高考故事:不一样的年代 不一样的高考
核心提示
自1977年起至今,高考制度已经度过了35个年头。国家通过高考选拔了人才,应考的青年人也通过考试改变了命运。时下高考又至,6月5日,记者采访了几名不同年代的高考考生,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
20世纪70年代
参加考试由“大队”统一送考
在市商务局工作的付子欣今年50岁,老家在禹州市方山镇,1978年参加高考。
“那一年我16岁,是方山高中的应届毕业生!”付子欣说。考试在7月举行,付子欣的考场在禹县顺店高中。他家所在的“大队”专门找来一辆手扶农用拖拉机,将他和其他4名学生送往考场。出发时,除了考试用的文具外,付子欣只带了一副碗筷、一张席子和家里给的3元钱。
从家到考点是20多里长的山路,拖拉机在山里走了两个多小时。到达考点后,工作人员给付子欣安排了食宿。“宿舍就是顺店高中的教室!”付子欣说,教室都是瓦房,窗户上没有玻璃,地面连砖都没铺。他在黄土地上打了地铺。吃的饭菜很简单,大锅菜配馒头,一碗菜2角钱,一个馒头2分钱。高考几天时间,付子欣花的钱总共还不到3元。
付子欣学的是理科,按照考试安排,需要3天时间。由于酷爱游泳,每门科目考试过后,他都会到附近的河中游泳。在考化学时,他为了游泳提前40分钟交卷。
在当年年底,付子欣收到了河南省商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走出了世代生活的大山。
20世纪80年代
因高考第一次看到电视
今年47岁的许昌学院教师赵颖,1982年参加了高考。
“我老家在禹州市小吕乡,高中是在小吕高中上的。”赵颖说,当时每年都会有一个春季预考,只有通过预考的考生才能参加7月举行的高考。经过预考,小吕高中最终参加高考的仅有包括赵颖在内的9名学生。
据赵颖回忆,当年他的考场被安排在禹县城区的城关中学。从老家到禹县城区有20多里,他和同学背着行李步行前往考场。
到达禹县城区后,赵颖和同学托关系住进了当时禹县计生委的一间会议室,夜里就睡在会议桌上。“考试前的那个晚上,我第一次看到了电视!”这让赵颖十分兴奋。
赵颖考的是文科,根据考试安排,必考科目为语文、政治、数学、历史和地理。这五科满分均为100分,英语成绩仅以3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考试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光线很暗,赵颖只好摸黑儿答题。约5分钟后,天空逐渐放亮,他才看清试题。考试结束后填报志愿,一个考生仅有一份志愿表,赵颖用了一天时间填报志愿。一个月后,他收到了信阳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20世纪90年代
考场用冰块儿降温防中暑
33岁的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杨冰,1997年参加高考。
“我的考场在许昌高中!”杨冰说,他学习的是理科,按照规定,共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5个科目的考试,评分标准是满分为900分的标准分。
那时高考还在每年的7月举行。高考前一周,学校会放假让考生休息。为了放松身体,杨冰几乎天天都在睡觉。
20世纪90年代的高考考场,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不少教室内都装上了吊扇。但为了防止其发出声响,电扇均未打开。为了给教室降温,每个考场里都放置了一定量的冰块儿。一些考生也随身携带了风油精,以防止中暑。
志愿分为提前批次、一本、二本、一专和二专几个层次。在提前批次中,有政治学院、艺术学校和军校,但当时考生对这些学校没有什么兴趣。
一个月后,杨冰收到了华东理工大学的通知书。
21世纪00年代
高考在改革中举行
28岁的吴豪是许昌新区实验学校的一名教师,参加高考是在2003年。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00年代初,高考可以说是在改革中举行的。”吴豪说,2003年是很特殊的一年。2001年至2003年期间,河南省实行的是综合了政、史、地、理、化、生六门的“大综合”考试;而2004年以后河南省高考又实行了文、理分科的“小综合”。2003年高考举行的时间改在了每年6月,与往年相比复习时间少了一个月。此外,2003年还遇到了“非典”,在全社会防“非典”的背景下,复习也得不到保障。
吴豪的考场也在许昌高中,至今他清晰地记得进考场时,考生除了要被监考老师用探测仪进行全身检查外,还要用专用的测温仪器在眉心照一下。
“数学题难,也是当年高考的一大‘亮点’!”据他回忆,除了选择题外,后面的6道大题难倒了很多学生,即使是数学很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也非常不好。
21世纪10年代
报名填写志愿全部在网上
21岁的王志强,是许昌学院2011级的一名学生,2011年参加了高考。
“我家在禹州市张得乡,我的考场在禹州五高。”王志强说,现在的高考从报名到阅卷,再到填报志愿,都在网上进行。对于熟练了电脑操作的当代高中生来说,这算不上什么难题。
在考试之前的6月3日,学校就给考生们放了假。王志强在家休息几天后,返回学校准备考试。他的一名同学在禹州六高上学,而禹州五高和禹州六高仅一墙之隔,于是王志强便住在了同学的宿舍中。
试题并不难,但当时天气很闷热,加之心里紧张,王志强的思维一度有些混乱,好在迅速调整了过来。“高考考的不光是基础知识,更是心理素质!”王志强认为,他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得益于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相关链接:
临门一脚2013年最有可能上榜的高考作文题(2)临门一脚2013年最有可能上榜的高考作文题(1)
高考临近家长焦虑不安 专家:父母应持平常心
高考“逆袭哥”:从倒数第一到保送北大
高考期间专家提醒:应以清淡为主,荤素合理搭配
高考故事:复读两年考一本或不再重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