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年轻人为何选择鹦哥岭?
新华网海南频道6月7日电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这是30多名大学毕业生在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交出的答卷。
当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到繁华大都市寻找一份高薪工作时,鹦哥岭的大学生团队却选择坚守76万亩热带雨林、忍受蛇虫鼠蚁侵扰、面对寂寞和孤独。一群年轻人为何如此坚定地扎根鹦哥岭?
为了探寻鹦哥岭青年团队的奋进之路,记者曾两次跟随他们进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道银村。想要进入这个高海拔黎族山寨可不容易,由于山路崎岖、路面狭窄,摩托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上车之前,开车的护林员会再三提醒坐车时身体尽量前倾,双手要抓紧,以免摔跤。尽管时刻警惕,但道路湿滑,途经一道山涧时还是摔了一跤,鞋子、裤子全部湿透,手也被划伤,两个小时的颠簸,充满疲惫和惊恐。
记者问负责社区宣教的王云鹏,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回,他笑着说记不清。记者又问,你来回往这山里跑,到底做什么?他说要做的事情数不清。
鹦哥岭保护区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雨林,是海南岛的生态核心和第一水源地,更是18000多名黎苗百姓的生活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填补科研空白,带领群众致富,每一项都是艰巨的任务。
为什么要选择鹦哥岭?问遍青年团队的成员,有的说自己专业对口,有的说热爱自然,有的说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尽管答案各异,但学以致用,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职业选择上心里有一种踏实感。
执着于探寻树蛙的奥妙,廖常乐“潜伏”水潭边整夜不睡,直到山蚂蟥爬满双腿;面对盗猎人的枪口,李之龙将生命置之度外,与其殊死搏斗;为与黎苗百姓交心,刘磊大碗喝酒……
几乎每个团队成员都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和他们几乎同龄的记者感叹,为了理想和憧憬能让人义无反顾,这也让他们的青春,站在了与很多同龄人不一样的起点上。
2012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的米红旭是哈尔滨小伙子,动物学硕士,现在是团队中“资历”最浅的队员之一。他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野外考察时发现海南疣螈的兴奋劲儿。“因为喜欢研究动物才选择这个职业。”米红旭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设下了一个高“门槛”。选择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会逐渐发现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也最终会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走在鹦哥岭的沟沟坎坎、大寨小村,处处能感受到这群年轻人给保护区带来的变化。节水旱厕使黎村苗寨干净整洁,林下套种让百姓增收致富,曾经的偷猎人也穿上护林服严防盗伐盗猎。变化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头。这群年轻人表示,他们还将继续坚守,希望鹦哥岭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记者觉得,支撑这群年轻人的是一种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精神,是一种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有远见的价值观。青年的中国梦,不就是这样一步步实现的吗?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