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旧改:玉沙村改造被赞海口07年最满意一件事
夏日的晚霞透过海口国贸地带高楼宽阔的间隔,与京华城时尚品牌店里明亮的光线交织成一片。
住在楼上的阿婆们吃了晚饭习惯性下楼散步,只是现在的周遭环境与过去完全不同。高档商铺就在自家楼下,商业活动精彩纷呈,让阿婆们大饱眼福;楼道和社区街道、小花园里整洁干净,有保洁工定时清扫。
阿婆们的生活,让周边小区居民羡慕不已。
玉沙村旧改:
功能多元,高端引领
2007年5月29日,海口市委市政府采新思路、新举措、新策略后,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搁置15年的玉沙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玉沙村改造被海口市委书记陈辞称赞为“海口市2007年度最满意的一件事”。
原玉沙村被分为四大片。2007年11月1日,东南片区被海口市确定为玉沙村原村民安置区。原规划设计方案经过13次调整和修订,于2008年3月通过了海口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安置房由原来的6层设计调整为高层大厦,区内一共建设7幢23层的大楼,住宅总户数1054户,居住人口4000人,地下车库停车位1149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
经过代建单位海口城投公司三年1000多个日夜不眠不休的奋战,北安置区金玉广场项目24万多平方米、1092套安置房于2010年5月31日正式交付使用;南安置区金海广场项目7万多平方米、496套安置房也于2011年元月10日交付使用。此后金茂东路、国贸三横路两条规划路陆续完工。新玉沙学校一期2008年3月1日正式开工,也只用180天完成了整个学校所有项目的建设任务。
作为海口繁华中心城区的旧改项目,玉沙村旧改给海口未来的旧改提供了经验和思路,因其休闲商务区的方向明晰,从停车场规模和现有的商业氛围来看,此项目具有“功能多元,高端引领”的意义和特征。
海甸溪北岸旧改:
渔民上岸,资源尽显
海口长堤路东段,隔岸望去,一片新城倒映在海甸溪里,看上去美丽而祥和。
海甸溪北岸是海口城市建设史上一项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涉及面最广、难度也最大的改造工程。总改造面积1509亩,涉及8985户3.26万人,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改造范围内有城中村、改制企业、居民小区、单位住房、解困房小区、办公用房等,情况非常复杂。
由于实行政府零收益政策,坚持让利于民,切实改善百姓生活条件。在制定征收补偿政策和征收补偿方案的时候,尽可能考虑百姓利益,确保百姓在改造中利益不受损,并真正享受到旧城改造带来的实惠。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渔民很多,因此海甸溪北岸地区规划功能定位为:海甸岛水上广场门户节点,滨河特色休闲商业带,海甸北宜居区。在这里原居民的要求被最大化满足,如保留庙宇周边的古树及戏台,并结合公共绿地设置,形成公共活动场所。
从2008年7月正式启动征收,采取“边拆边建”的办法推进,至2009年底,基本完成整个项目征收任务。到2010年9月19日,该项目已建好的6个安置房小区共4410户全部交付使用,涉及到的回迁安置房有2389套。安置房小区内水、电、气全通,并且有宽带接入每户,户内进行了简单装修,住户可以“拎包入住”。
按计划,海甸溪两岸将建设12个安置小区8000多套安置房。回迁安置房分三期建设,第一期财银小区、祥安大厦、吉安花园、和安花园已完工并开始安排被拆迁户入住。
朱云路片区旧改:
维系文脉,挖掘价值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遗址,坐落在千年古城府城的朱云路片区旧改,是一次对古文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的巨大挑战。
“我们希望更好地保护延续府城历史文脉,提升街区品位,疏解交通,改善现有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就业环境,改变府城商业单中心发展的模式,并且通过城市设计和街景整治,创造富有魅力、易于步行和多样文化的城市街区。”朱云路片区旧改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是海口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之一,涉及区内1000多户居民的切身利益。整个项目改造完成后,在该片区将建起被征收户安置房以及现代化的综合商业服务区。这将彻底改变原区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提升府城地区的城市品位,使之真正融入海口这座现代化的省会城市中,造福朱云棚改区的全体居民。
朱云路片区旧改总用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商铺1800多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容积率3.5、绿地率25%,停车位共计146个。
研究琼山历史文化的学者王俞春认为,城市历代古城建筑真实地记录了城市个性的发展和演进,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城市底蕴和魅力所在。朱云路片区旧改,就要维系文脉、挖掘价值,合理分配商业比例,做到让城市魅力永恒。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