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受益股有哪些?
上海自贸区建设逐步浮现 地产类公司受益不均
1、上海建设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政策分析
(1)自贸区的基本概念
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指的是主权国内的贸易自由化,具体指向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小块特定区域,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相比国内目前的各类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从本质上看,中国眼下的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海关通常监管。
具体而言,与保税区相比,自由贸易园区具备以下三点差异:一是监管理念,要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的理念;二是贸易的开放度,要有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三是政策的开放度。最主要的是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自由贸易园区要求外汇政策率先开放,税收政策要有国际竞争力。
(2)本次《条例》的政策要旨和主要内容
为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国家战略,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贸易发展环境,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该《条例》将按照国家部署,尊重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市场体系完备、贸易主体集聚、区域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环境公平有序,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
该《条例》将重点优化完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重点支持贸易平台建设、贸易环境营造和改善、贸易机构引进、贸易促进活动等,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同时,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实施离境退税政策,选址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店;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在外高桥保税区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拓展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服务。从具体内容看,涵盖了市场体系建设、贸易主体建设、区域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贸易促进、贸易秩序维护和法制环境建设等相关内容。
(3)《条例》在三个方面为上海自贸区建设打下基础
从自贸区三个特征来看:上海《条例》在监管理念上,已经更多体现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的理念。例如,《条例》支持企业建立国别进口商品中心,支持发展各类外贸转型基地;同时,经上海市商务部门认定的贸易型总部,在通关流程、人才引进、资金结算、投资便利、人员出入境等方面按照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等。
2、相关地产类公司如何受益自贸区政策
(1)上海保税区已经具备发展自贸区的条件
尽管目前上海"保税区"在外汇管理、货物进出港监管、转口贸易等方面,还有较多限制,只能算是具备自贸区的雏形,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地探索完善,集外高桥保税区(含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于一体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已经基本具备了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的基础和充分条件。
一方面,上海综保区在经济功能、经济规模等方面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上海综保区在贸易便利化环境打造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例如,上海综保区已在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单项突破",并正在着力打造与国际惯例相近的便利化环境,包括创新货物通关模式,实施商品预检,推动通关、通检流程再造,试点推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集中收付汇,提高跨国公司资金运作效率。
尽管如此,真正实现向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上海综保区还需要进一步运用好保税区的海关、检验检疫和外汇政策,做到对区内企业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努力培育离岸特征,在发展转口贸易、多国贸易、境外贸易的管制上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并加强税制的国际竞争力才行。
(2)上海保税区转型自贸区后将明显受益
我们认为,随着未来上海自贸区试点方案和政策的出台,上海综保区将有望成为中国内地首个自由贸易园区,从而推动其跨境金融业务、国际贸易结算的开展。未来,上海综保区将把"在岸与离岸"、"物流与结算"和"外贸与内贸"逐一统筹起来,从外汇管理、货物入出区监管、税收政策、贸易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