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我的家
有一段时间,我都是提早到报社上班。每每有同事一进采编大厅就看见我已坐在电脑前,于是就开玩笑:“你这是以报社为家啊!”我坦然。事实上,以我的切身经历和感受,晚报就是我的家呵……
20年前,因着机缘际遇,我成为了晚报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那时的我,刚刚走出校门,学的又是工科,对新闻业务是一窍不通。一开始干的是校对工作,工作地点在侨中校园里的一个小院落里,编辑部、校对室和印刷厂都在一起。记得当时的张仲彩总编带我到校对室时,看到那简陋的情景,我的惊讶难以言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间里,靠两边墙相对排了两排桌子,最里面一面墙则垒着几个铁箱柜,此外除了人和报纸、校样,再无其他……失望之余,暗自庆幸这不过是自己人生计划中的一个过渡,要不了多久,我就会离开这里。
校对室原有7名校对,一人一张桌子。我来后,并无固定桌子,当班时看谁轮休了就坐谁的桌子,所幸大家对我都很关照,并没任何不愉快。原有7名校对中,除潘组长上了点岁数外,其他6位都是比我年长不了几岁的哥哥姐姐。因我是新手,在带我熟悉业务的时候,潘组长特意安排每一个人轮流与我搭档,让我在极短时间里与大家融合在一起、消除了隔膜,很快在工作中担当起责任。我至今仍怀念与感恩于当时这个小小的团体,让我初涉社会就感受到了温暖,乃至对报社对新闻这一行业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随着时间的转移,随着对报社全面的了解,我便由当初的失望变为震撼:一个不足百人的单位,租一座不足五百平米的院落,办一份对开四版的报纸,其发行量竟位居全省第二,社会影响力不亚于省报,产生的经济效益令人羡慕。我身边的熟人,不论同学或是朋友亲戚,知道我在晚报上班后,无不说我找了一份好工作。这时的我,感受的是一份无限的自豪。
是啊,谁说这不是一个好单位呢,每一位同事对工作都是那么勤勤恳恳,领导们对下属总是那么关怀,整个报社一派生机勃勃。此时的我,已没了离开的理由,一年后,我与报社签了了劳动合同,成为这个大家庭真正的一员。
接下来几年,报社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校对室配置了电脑,印刷厂更换了彩色印刷机,报纸扩为八版,采编人员扩编……在我进入报社的第八个年头,报社整体搬入新办公楼办公,圆了全体晚报人的梦!
不久,报纸再次扩为12个版,我也由校对转岗为编辑。这时的报社已非昔日可比,不仅人员成倍增加、版面增改版,管理制度也进行了变革,酬劳分配趋入更加合理。因为面向全国招聘采编人员,可谓人才济济。也正是从这些新同事身上,我学到了大量的采编知识和新理念,充实了自己,业务上有了长足进步,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时事编辑。
如今一晃20年竟过去了,我自己也感叹自己何以在这里坚守了这么久?细想之下,其实简单不过:这里就是我的家啊!我做为这个家的一份子,努力勤奋工作,只为把报纸办得更好。而这个家是我人生的依靠,是我生存20年的根本……
时间在流动,社会在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报纸面对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残酷。我们晚报这个大家庭,欲要继续过去的辉煌,欲要在新闻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个家庭里每一个成员就必须以无限忠诚、不断创新的精神去要求自己。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晚报就一定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能够继续发展壮大。我也坚信,自己还能为这个家再奉献一个20年!
相关链接:
总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们前行写在海口晚报25周年
《海口晚报》读者最喜爱品牌评选揭晓
《海口晚报》25周年演讲比赛今决赛 晚报人现场大联欢
以忠为本 共筑“海口晚报梦” 海口晚报精神之我见
创新致远 笃行不倦 ——浅谈海口晚报精神
回 眸 ——写在《海口晚报》创刊25周年之际
海口晚报25周年微博有奖转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