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戛纳成为“敏感词” 盘点10年10大政治争议事件
争议事件3. 《华氏911》摘取金棕榈
时间:2004年
争议指数:★★★☆
迈克尔·摩尔曾凭《科拜恩的保龄》在戛纳获得“55周年特别奖”殊荣,两年之后,他再度出击,携一部号称要揭露惊天秘密的《华氏911》来到戛纳。影片揭露布什家族与本·拉登家族间存在着的秘密交易,抨击布什在经历“9·11”恐怖事件后的外交政策,可以想见它会引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事实上,这部影片在来到戛纳之前,就已经在美国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影片发行方米拉麦克斯公司,收到上属的迪斯尼公司的通知。要求封杀这部影片,原因是影片内容过于敏感,公司不愿卷入不必要的政治纠纷。
但这部影片在戛纳却大受欢迎,而且持续到颁奖典礼上,《华氏911》成为了继1956年路易·马勒的《寂静的世界》后,史上第二部夺得金棕榈殊荣的纪录片。在颁奖礼上,迈克·摩尔接受到来自各国影人的掌声和口哨声,他说:“我曾不争气地怀疑你们在此所做的一切、电影节所有观众的回响能够给我带来什么,现在我知道你们的决定会让美国人能看到这部电影。曾有位共和党总统说过,唯有将真相告之于民,才能拯救人民。我将这部电影献给美国的孩子、献给伊拉克,以及所有因美国而遭受战争的人们。”
【事件影响】
这个奖项在美国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法国人对美国的政治挑衅,但实际上,评委会里有4个美国人(包括评委会主席昆汀·塔兰蒂诺)、四个欧洲人(其中只有一个法国人)、一个亚洲人,摩尔回击道,“这个奖并不是出自法国人,而是一个由美国人主导的评委会”。昆汀则强调这不是一个政治性的奖项,而重在表彰摩尔作为电影人的出众才华。对于摩尔这部影片中是否存在扭曲事实的加工成分,美国媒体也争论不休。不管怎样,在《华氏911》出人意料地夺得金棕榈大奖后,米拉麦克斯的老板下决心自掏腰包买断发行权,冲破层层阻碍,于2004年下半年在美国本土公开上映。影片总共获得了2亿225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成为10年来金棕榈影片中票房成绩最好的一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