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戛纳成为“敏感词” 盘点10年10大政治争议事件
争议事件6. 一部动画片引发的抗议
时间:2007年
争议指数:★★★
在2007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片单中,一部特殊的动画片走进了人们的事业,那就是根据伊朗女漫画家玛嘉·莎塔碧自传漫画改编的《我在伊朗长大》。原着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回忆了莎塔碧上世纪70至80年代期间在伊朗的成长经历;电影则以8岁小女孩为视角,带观众重回1978年伊斯兰革命的年代。由于将民族、政治、青春期等话题融合一体,影片无可避免被贴上鲜明的政治标签,未上映就引来伊朗国内不满。伊朗官方致函法驻德黑兰大使馆要求撤映,但法国方面拒绝了这一要求。法国外交部发言人马特伊称,戛纳选择《我在伊朗长大》参赛“和政治毫无关系”,为艺术挑选影片是电影节的职责,不受政府制约。
对于影片引发法国和伊朗两国争议,莎塔碧则称“事情被夸大了”,“《我在伊朗长大》不是政治电影,它讲的故事具有全球共通性,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会发生这样的事。这是一个关于生活的故事,表达了对爱与和平的诉求。看过电影,你就不想再发生战争或闹革命。”莎塔碧表示,电影讲述的是人道主义的主题,“人道主义在今天已失去影响力。我们不应再讨论男权时代还是女权时代,来自东方还是西方,这个或那个信仰,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做个合格的人。”
【事件影响】
《我在伊朗长大》在戛纳获评委会大奖之后,伊朗政府公开谴责该片,一位伊朗电影机构的负责人批评其是“一部没有真实描写伊斯兰革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影片”,但他称对影片获奖丝毫没有感到意外,因为“西方电影中敌对伊斯兰教就是始于法国,这部反伊朗的影片才得在戛纳得到大力推崇”,他还把这次获奖形容为“一种反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行为”。影片原被定为2007年泰国曼谷电影节的开幕片,但在伊朗大使馆的干涉下,最后官方宣称“双方达成一致共识,认为这部电影如果不放映的话,对泰伊两国都有好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