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改革开放 “水上人家”好生活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04-29 15:21

“水上人家”好生活

  1980年代,在织渔网的疍家女子,已不再身穿蓝黑唐装。王叶丽摄

  1980年代三亚河口的疍家公仔艇。王叶丽摄

  2013年三亚河口的“水上村寨”。苏建强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黄媛艳

  海南“水上人家”———疍家人的生活,在改革开放35年间,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疍家女子的服饰、疍家男子的收入……

  蓝黑唐装变为多彩时装

  艰难的生活条件,自小就锻炼了疍家女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抬鱼货、织渔网、修补渔具、操持家务……疍家女子都是一把好手。

  “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以前的大型捕鱼船很难靠岸,捕获的鱼货需要用小船运到沙滩上,然后,勤劳的疍家女子再用一个个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竹筐,将鱼货一点点地挑至岸边。”酷爱摄影的疍家女子王叶丽,从一台海鸥牌相机开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用影像记录疍家人的生活。

  疍家女子的贤惠有口皆碑,但她们的靓丽却少有提及。与长期在陆地上生活的女子不同,为适应长年与海打交道的生活,美丽外表下的疍家女子,衣着颇有讲究。

  “这张图是我在80年代初在南边海渡口拍的,当时本来想拍渔船出海捕鱼的图片,但遗憾没拍成,却意外地发现疍家女子在岸边织渔网,她们的形象也很靓丽,我就摁下了相机的快门。你看,疍家女子传统服饰以唐装为主,以蓝黑两色为基调,为阔大袖口、宽短裤脚的黑布斜襟样式。上衫合体,袖口宽大,裤子宽而短,长度及于足踝之上,一般在外衣之上还会再穿上一个深色系的围兜,便于保护衣物不受污损。”王叶丽指着一张疍家妇女着传统服饰织渔网图说。

  提到疍家女子的服饰,“疍家帽”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王叶丽仔细向记者介绍图中疍家妇女佩戴的“疍家帽”,她说,疍家女人四季皆喜顶戴上高下宽的筒式竹编斗笠———疍家帽,这种用竹篾竹叶做成的斗笠,直径约40厘米,帽檐下垂约5厘米,帽顶呈六角形,涂以金光油亮的海棠油作为“疍家帽”的保护层,使其不进雨水,避晒防雨两相宜。疍家女子一般还给斗笠配以彩色胶丝及贝壳珠粒编就的四耳笠带,紧系帽带之后。该做法不仅使斗笠不易被吹落,而且还能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戴上疍家帽,再辅以黑顺的马尾辫,疍家女子更添容颜的秀美。在节日喜庆盛装时,她们还会系上精致讲究的银腰带,以示隆重。

  随着与陆上居民接触的增多,疍家女子在时装上也有着明显的改变。“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确良’衬衫风靡全国,这种耐穿易干、不用烫、颜色艳、不退色的衣服,也颇受渔家女子的喜爱。这张图是1984年左右,在南边海渡口拍的,那时候的疍家女子有穿传统服饰的,也有的已经开始赶时髦。你看看这位女子,穿着翻领开口的花式衬衫,深色系的长裤很漂亮。但是,这种衣服说是‘的确良’,但其实穿着一点都不凉快,也不吸汗,但特别耐磨,可以穿很久都不会变形。”指着另一张照片,王叶丽打开记忆的阀门,讲起了疍家女子穿着的演变故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着装的要求,紧身裤、踩脚裤、一步裙、窄脚裤等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服装开始日渐被新潮的疍家女子所接受。

  “18元女婿”变身“小洋楼女婿”

  走进郑石喜的一手操办起来的三亚疍家民俗博物馆,大大小小的渔船模型引人注目。作为疍家人后裔的郑石喜聊起了疍家女婿的趣事。

  “1982年以前,政府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渔民捕捞的鱼货都必须让设在每个港口的水产公司收购,价格由政府统一订立。”郑石喜回忆道,当时的收购价分为三类,鲳鱼、红鱼、石斑鱼、马鲛鱼等一类鱼,收购价为0.48元/斤;红线鱼、扒皮鱼要用盐腌制过,才能成为二类鱼,收购价为0.25—0.27元/斤;其余的鱼类为三类鱼,价格仅为0.1元/斤。

  在郑石喜所处的渔业生产大队里,3000余名队员一年的产值可达到180多万元,可刨去用于扩大生产的资金外,分到每个队员手中的钱就比较少了,平均一位队员每月的工资为18元。

  “因为收入较少,疍家男人被戏称为‘18元女婿’,很少有优秀的外地女子愿意嫁入疍家人家。”郑石喜透露,自己的妻子也是勤劳的疍家女子,生活虽艰难,但一家人很快乐。

  作为外出捕鱼的劳动力,渔船是疍家男子养家糊口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疍家人起先使用的是被称为‘轿仔船’的平头船,是一种便于内河作业及靠岸的船型,适合在水流平静的三亚港内河区域放置渔网渔笼,单人持双桨操作即可,产量很低。”郑石喜说,为了适应向港外转型出海作业的需要,扩大产量,疍家人又制作了把平头改尖头,方便压浪的舢板仔,用于抛网、放网仔及放钩网。随后又改良出了用风力加摇橹驱动的“公仔艇”。

  “延线钓母船也是疍家人深海作业的重要工具,每船配有12艘至15艘小舢舨,每只小船两人配合放延线钓作业,在礁盘的四个角有4艘船,大家合力作业。”郑石喜表示,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延线钓母船慢慢地被淘汰,灯光围网船开始逐步普及,适合中、深海捕捞的灯光围网船,利用灯光诱捕鱼群,产量迅速提高。

  “一艘灯光围网船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之前一个大队一年的收入,而且随着渔业资源税的取消,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了。”郑石喜兴致勃勃地指着一幅反映疍家人居住环境变迁的组图向记者介绍。

  “你看,之前我们是住在扛罾船上,船上有4个可移动的雨棚,我们家也有一条这样的船,我和父母住在前舱,哥哥和嫂子住在后舱。再往后,居住条件是越来越好,这个‘吊脚楼’,依靠河海堤岸边上,植木桩架栋椽,置竹稻为顶壁,铺木板为地席,是我们的水上棚屋。”郑石喜说,从茅草屋顶的水上棚屋,又逐步发展为铁质版屋顶的船上渔家,现在,南海社区里的疍家人几乎都上岸生活了,博物馆窗外一栋栋建成的小洋楼格外扎眼。

  “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都住上了小洋楼,我们从‘18元女婿’变成了‘小洋楼女婿’。”郑石喜调侃道。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 [作者:] [编辑:覃业伟] 
热词推荐:净化_ 绿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