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语言学者:四川话“瓜娃子”来源于《西游记》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11-13 13:46

  四川话最主要的两个层次,细分又可以分支、群、片。两个大层次的分布很清晰,岷江从都江堰开始向下,到乐山、宜宾、泸州,大致是个L形,L东边北边是湖广话,以成都重庆话为代表;西边和南边是南路话,比如大邑邛崃宜宾乐山。

  “再过20年,地道的成都话很难听到;四川方言正面临危机。”语言学者的观点经华西都市报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关注。过几天,四川省语言学会第18届年会就要召开了。作为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黄尚军教授专门提供了一篇论文,论述近百年来四川方言词汇的演变。

  在这篇论文里,黄教授专门提到了四川方言里一些词语的来源,以及词语的变迁。前些日子,四川师范大学的语言学家周及徐也详细介绍了四川方言的由来与变迁。

  10月28日,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及徐用他的“电子声门仪”记录方言语音。(摄影/吴小川)

  周及徐(左)到广元朝天区做方言调查。(摄影/吴小川)

  10月28日,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给硕士生上课。(摄影/吴小川)

  四川方言如何演变而来?

  曾是“南路话”的天下

  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改变

  目前的四川方言,不是古蜀人的方言。在明代之前,经过历代移民融合,四川本土方言逐渐形成。当时整个四川,讲话就跟现在的温江崇州口音一样。这种方言,语言学家称南路话。

  明末,张献忠入川,连年战乱滥杀形成了巨大的人口空洞。清初,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移民行动:“湖广(清时湖南湖北为湖广行省)填四川”,很多人从湖南湖北迁徙到四川。

  湖广人覆盖了四川大部分地区,于是形成了另一种四川方言:湖广话。

  周及徐系统研究了川渝两地的四川方言。他认为,四川话分两个大类:湖广话和南路话。此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川方言是历史上的四川本地话演变而成,但实际上,四川方言不是连续的,因为在发展过程中被明末的战争切断了。湖广填四川后,湖广话覆盖了四川话,但并没有完全替换。

  以岷江为界。岷江以东以北,湖南湖北移民先覆盖了重庆,然后继续朝西,最终到达成都。这些移民分布在重庆、南充、成都以及成都的东北,他们形成的四川方言就叫湖广话。

  而由于岷江的阻隔,岷江以西以南,张献忠带来的战争破坏小一些,移民少,明代以前存在的四川方言得以保存。比如大邑、邛崃、温江、乐山,沿江自贡到宜宾、泸州,这一片的人,讲四川方言,称为南路话。

  周及徐研究认为,重庆是最地道的湖广话,成都还受到一些南路话的影响。

  最近几年,他在进行语音调查中,在川东川北等湖广话地区,发现有些乡村讲南路话。这些南路话,是因为当年张献忠屠川时,因山区交通不方便,人们得以幸存,于是方言也得以保留,成为了“方言岛”。周及徐还发现,虽然现在遂宁人讲的是湖广话,但遂宁人李实写遂宁方言的《蜀语》里的方言,实际上就是南路话。《蜀语》是在张献忠屠川前写成的,所以,更印证了他的观点:张献忠屠川前,四川话是南路话的天下。

  成都地区的方言也不一样

  不买说“波买”,骨头说“锅头”

  温江话与成都话为何不同?

  有一个现象让成都人费解:成都往西,仅仅相隔20公里的温江崇州以及更远一点的大邑邛崃,虽然都属于成都,但他们的方言却不一样,而往东往北几百公里,说话都是一样。周及徐解释,因为清初的移民向西,最后到达的地点是成都,所以成都人说的是湖广话,而成都再往温江以西,因为有金马河阻隔,张献忠的大屠杀未及于此,只派了官员和小部队前去占领,后来也就没有移民覆盖,所以方言全都是明代以前形成的南路话。

  周及徐老家在崇州。小时候受成都话和崇州话两种方言的熏陶,他对成都话和崇州话的差异,感受颇为深刻。

  崇州温江邛崃乐山宜宾说的话,之所以叫南路话,是因为这些居民过去被叫做南路人。因为他们居于岷江以南,沿着岷江水路出川。

  “旧时,成都人是有些歧视南路人的。”周及徐说。那时候,成都人觉得南路人奇怪,不光语言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路人比如温江崇州人进城,一般就是卖农产品这些东西。所以,大家就觉得南路话很土气,笑他们口音不正,“买不买?不(波)买。骨头说锅头。”

  这一点,跟北京人笑看唐山话一样,不少人觉得唐山话就是河北农村话。

  “我们四川也一样,为了显得洋气,就说成都话,一说土话,就说南路话。这是典型的方言歧视。”周及徐说。

  同地不同音的现象,在四川方言里还有很多。

  都江堰的青城大桥,桥两头的人说话不一样。河东说两口子,河西说两把手,这头说太阳月亮,那头说“月(哟)亮光”,“太阳ber”。彭州有个三界镇,在广汉什邡交界的地方。15年前,黄尚军在这里发现,一个院子里,住三个县的人,说话都不一样:比如吃饭,彭州人说“车饭”,广汉人叫“词饭”。调查发现,因为五十年代公社化,当地是个河滩地,两个县不同的人在这里分别修了房子,就成了一个院子。

  四川方言那些事

  语言学者认为:四川话“瓜娃子”来源于《西游记》

  四川方言是方言宝库。当年投票选择普通话的基础语言,四川话仅仅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

  黄尚军介绍,按照目前学术界的通行说法,全国有七大方言(有的说十大方言),四川就占了四大方言:官话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分布在金堂竹篙、达州一带,客家方言分布在龙泉洛带这些地方,闽方言还在寻找,但现在还没找到成型的。“有些地方把奶奶叫‘马马’,我们估计就是闽方言。”

  所以四川方言很接地气,俗。黄尚军说,四川方言的特色就是融合,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只要适合,就能在这里生根,比如“瓜娃子”这个词,就是从西游记里来的。

  去年,在川师《巴蜀移民文化研究》的期末考试上,学生们就遇到了这个题:瓜娃子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考到了很多学生。

  据黄尚军考证,瓜娃子一词,来源于西游记。《西游记》十一回记载了唐太宗因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王,被其索命,魂游地府,后被放回,欲觅人到地府送瓜答谢。而均州人刘全,家有万贯财产。一日,其妻李氏在家门口拔金钗送给化缘的和尚。刘全回家得知后,骂她不遵妇道。李氏气不过,自缢而死。刘全因思念妻子,情愿以死到地府进瓜。

  这个故事在四川广为流传,故四川人称“傻”为“刘”,把“傻瓜”称为“刘全进”。后来,慢慢有了“瓜娃子”一词。

  不过,也有很多专家认为:“瓜娃子”来源于《西游记》一说,论据并不充分。

  四川某些地方,虎姓都读作“猫”

  在巴中市一个诊所,有一个医生,人们都叫他“猫医生”。但猫医生的签名,全都是“虎”。原来,虎作为姓氏,都读“猫”。除了这位虎医生,在南部县五灵乡岐山村,村里近百人姓“虎”,成都市新都区龙湖镇也住着很多姓“虎”的人,但他们都不读“hu”,而是读“猫”。

  与猫相关的,还有豆腐。在四川很多地方,老人们叫豆腐为“灰猫儿”。

  擅长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四川方言的黄尚军,就这个词汇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些词汇和读法,与清代四川的虎患有关。那时候,老虎横行,到处吃人,所以,老虎成为人们谈论的禁忌。禁忌这一普遍的文化现象影响了语言。随着科学的普及,禁忌语已经大量消亡,但禁忌却在语言上打上深深烙印。

  因为忌讳说“老虎”,所以,凡是沾了与虎同音的字,都改说“猫儿”。在四川方言里,“斧、腐”都和“虎”同音,于是豆腐就有了很多别名:永川人叫“灰猫”,彭山、南溪、宜宾、高县、云阳、大足、巴中、隆昌、邛崃称为“灰猫儿”。邛崃人把豆腐干称为“干灰猫儿”,水豆腐称为“水灰猫儿”,豆腐乳称为“红灰猫儿”,魔芋豆腐称为“黑灰猫儿。”

  斧头也要避讳。云阳、绵阳、万州称为“开山儿”,广安、广元、巴中、铜梁、忠县称为“开山子”,乐至称“猫儿头”。金堂(下五区),广元叫“猫儿”。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就直接称呼“豆腐”“斧头”了。

  独家披露

  “四川方言地图”

  岷江以东以北讲“湖广话”

  岷江以西以南讲“南路话”

  目前,周及徐的课题组,已经采集了四川140多个方言片区的方言语音记录。在采录的同时,课题组也制作了四川方言地图,目前,地图已经接近完成。

  语言学家介绍,南路话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保留了入声,还有卷舌音系统,这在官话里是没有的。

  从发音上来说,成都话跟北京话四个声调是对应的,但是在四川地区,这四个声调的分化很有特色,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字。入声怎么归,成为四川话语音划片的主要依据,宜宾叙永双流,有单独的入声;成都金堂一直出去到绵阳广元巴中都是入声归阳平;雅安归阴平,自贡仁寿归去声。古代入声我们分不好,但南路话一下就分好了。

  四川话最主要的两个层次,细分又可以分支、群、片。两个大层次的分布很清晰,岷江从都江堰开始向下,到乐山、宜宾、泸州,大致是个L形,L东边北边是湖广话,以成都重庆话为代表;西边和南边是南路话,比如大邑邛崃宜宾乐山。

  黄尚军目前还在寻找古蜀语。他认为,古蜀语应该还存在,比如全世界第一部字典——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记录着“蜀人呼母曰姐”,这个在重庆黔江的一些地区,都保留有,叫妈妈“阿姐、唉姐”。

 

 

相关链接:

西游记隐藏的十大高手排名
海南西环铁计划12月20日正式开通运营 各地备迎“西游记”
西环高铁计划12月20日正式开通运营 各地备迎“西游记”
海南“西游记”热潮即将拉开大幕
4岁男童看完《西游记》 模仿孙悟空跳下6楼
韩综《新西游记》姜虎东李昇基引期待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丁梦钰] [编辑:林明洋] 
热词推荐:净化_ 绿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