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80年沧桑静观海口风起云涌
1858年,海口成为清廷的对外口岸,商业活动日益繁盛。到1923年,海口已经是拥有400余家商户的商业城镇。商业的繁盛,人口的增多,对统一的计时标准的需求越来越高。商人周成梅呼吁商界捐建钟楼,统一全市时间。海口总商会发出倡议信。1928年春,一座楼高5层、红砖砌成的钟楼现身长堤马路码头。大钟设置在5楼,四面安装7块厚2公分的大理石,构成直径2米的钟面,时间刻在大理石面上,并嵌上铅牌涂以黑色。钟面时针长0.96米,分针长1.6米,报时的音响由2个一大一小的生铁铸成的鸣钟组成,每隔30分钟报时一次。
当时的大钟是一个辘轳卷上10多米的钢丝绳,另一端吊上一个大铁砣,利用垂直重量启动行走的。吊砣从4楼垂落底层,历时2天。勤劳的守钟人每2天转动辘轳将吊砣卷上4楼,如此循环,准时不误。后来重修钟楼,这道独特的风景便也随之消失。
钟楼因商业而生,也为海口发展两易其址。如今矗立在海口街头的钟楼是1987年海口市政府改建的。楼层由5层变为6层,大钟也由铁钟变为电子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