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白山:浴血天涯铸将星
马白山。记者李幸璜翻拍
7月28日,海警训练基地100多名官兵来到澄迈县马白山将军纪念园,纪念革命先辈。记者 张茂 通讯员 宋家伟 摄
在洒满热血的琼西南抗战史上,一个人的名字永不会被忘却。他是被人称作“西线王”的马白山将军,那戎马一生的风云故事也从这里开启……
2015年8月3日,澄迈县老城镇马村,马白山将军纪念园。77岁的马必前和子女们将一捧鲜花放在了纪念碑前。老人泪眼婆娑:“父亲,你走了整整23年了。无数前辈的故事代代相传,倘若泉下有知,您定会欣慰……”
纪念园里,一本马白山将军所着的《浴血天涯》静静摆放于此。人们既瞻仰,也感叹,这本回忆录,还远远容纳不了一位将军一生所取得的伟大功绩。而唯如将军生前所盼,让无数革命英杰的事迹扬播四方,才能使他们的功绩永存,精神不灭。
深入琼西锻造“铁军”
在6年艰苦卓绝的琼崖抗战中,最为艰苦的是1942年至1943年。在海南如此小的岛屿之上,共产党领导的琼崖独立总队面对日军、伪军和国民党三股力量,三面受敌,作战极为辛苦。
再度回忆起父亲,马必前说,“有人称父亲为‘西线王’,说的是他几次在琼西地区建立和扩大党的武装力量,在当地威信很高。”拉起一支队伍很不容易,尤其在革命战争时期,大量的人、财、物从哪里来?没有相当的威望和能力,根本无法胜任。
1938年12月5日,云龙改编后,琼崖抗日独立队只有3个中队300多人。3个月后,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马白山任独立总队队附。为了扩充革命武装,壮大抗日队伍,马白山主动找到队长冯白驹,提出:“琼崖西区是开展山地游击战的理想地方,是不是我到西区去,拉起一支队伍来?”考虑到马白山是澄迈人,曾在琼西一带工作过,对澄迈、儋县、临高、昌感等地区比较熟悉,而彼时,琼崖特委也有向西部山区转移的军事设想,冯白驹和特委同意了他的请求。
马白山曾在琼崖西部地区以教学为掩护发展革命队伍,并在昌感地区紧抓“抗日自卫团”军事训练,在6年革命活动中,个人威望和影响颇大。他来到琼崖西部地区后,依靠各县中共党组织,深入各区、乡,动员组织群众,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一支300多人的武装就组建起来,不久编为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一年后,第三大队扩充为第二支队,马白山任支队长。
1942年春,马白山奉命率领第二支队从琼西到东线,协同第一支队作战,取得琼文地区抗日反顽斗争的胜利,使琼文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
但此时的琼西地区,由于第二支队东调,各县地方武装各自为战,在军事上没有统一建制的部队和领导机关,极不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马白山又一次主动提出,到琼西建立一支新的支队的建议,得到琼崖特委的采纳,并委任其为第四支队支队长兼政委,负责组建工作。
这时,“没有军费、没有枪支、更没有兵,建立新的队伍谈何容易?”马白山来到西部时几乎是“赤手空拳”。“马白山的建军思想是:“通过战斗从敌人那里找枪;通过发动群众来拉起部队,只要有队伍就有办法抗敌!”不到1年时间,第四支队在他的努力下硬是拉出来了。这是一支多达1500人的建制齐备、兵员足额,拥有4个大队、10个中队和医疗队、军械厂等在内、威震琼西、令敌胆寒的铁军。
这样,琼崖纵队在琼东有第一、第二支队,琼西有第四支队,琼南有第三支队,抗日革命武装迅速壮大。
依靠群众赢得战斗胜利
琼崖抗战爆发,琼崖人民掀开了奋起抗战的历史大幕。
“父亲抗战期间,身边始终都带着一本书——《论持久战》。曾有人问:“马司令你很会指挥作战啊!”马白山总会谦逊地说,“我没有什么本事,我就是学毛主席军事理论的一点皮毛。”
“父亲也一直欣赏琼崖革命卓越领导人冯白驹的那句名言:山不藏人人藏人。”马必前说,在今天看来,《论持久战》及冯白驹的话语是父亲最为认同的,它意味着每一场战争,都是发动群众、依靠最广大群众的支持来换取胜利。没有群众,战士就没有家;没有群众的消息来源,也根本打不下来胜仗!
马必前以父亲马白山指挥的围攻那大之战为例,讲述了这场着名战事中依靠群众的故事。
1939年10月,抗日战争由琼东北扩展到琼西南,为了持久作战,琼崖特委决定派当时独立总队队附马白山前往琼西加强地区抗战的领导。儋县那大是首先必须拔除的威胁,该处驻有日军100多人和一个伪军中队共200多人。我军有独立总队第三大队,那大周围几个乡有几百支步枪和几千支粉药枪。
马必前说,马白山与当地领导人商讨军民团结攻打那大事宜,决定采取围困战术。围攻之前,我军已发动大量群众对通往那大的公路进行全线大破坏,封锁了交通。战斗打响后,那大日军被置身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日夜不得安宁。“用麻雀战术,把他们包围住,使得他们精神接近崩溃,不得安宁。”马必前说。
当年11月5日深夜,难以忍受骚扰的日军想趁夜幕掩护弃城逃跑。我军不但将剩下的伪军包围缴械,还对潜逃的日军沿途痛击,击毙击伤日军多名,俘伪军80余人。
坚定信念支撑戎马生涯
“爱兵如子”、“军纪严明”……这是走近马白山将军的人们给予这位将军的评价。
“我是一名普通的警卫战士,得到支队长舍身相救,我终生难以忘怀。”马白山警卫员符振丰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由于长期处于紧张艰苦的战争环境,又缺乏营养,战士们的身心几乎都是极度疲劳。有一次,第四支队部准备宿营,支队长马白山派符振丰观察地形并放哨。接令后,符振丰迅速爬上一棵树,可是刚到树梢就突然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从几米高的树上掉了下来,不省人事。
一听说此事,马白山顾不上自己也极度疲倦的身体,和妻子唐玲、卫生员一道守在符振丰身边,为他按摩和擦拭药物。可是,由于伤势严重,符振丰没有好转的迹象。
唐玲忧虑地问丈夫:“还剩下两支急救针水,是否给他用上?”当时,斗争环境极端恶劣,药品奇缺。支队长马白山身上多处负伤,那珍贵的急救药是组织上特意安排给他备用的。马白山还没等妻子说完,就命令卫生员:“马上给他用上,人都要死了,留着针水有啥用?”两支针水下去,符振丰慢慢苏醒过来。
而马白山严明的军纪,也在部队广为流传。马必前说,有一次,马白山的一员爱将、十分要好的战友在作战时丢了一挺轻机枪。“当时一挺机枪要用多少生命去换回来?一挺机枪的战斗力该有多大!父亲不留情面,把他的大队长职务给撤了。”
“然而革命年代,更多时候,马白山鼓舞战士们士气的,靠的是一种坚韧的信念。”马必前说。
抗战时期,海南岛山区条件异常艰苦,战士们所面对的是水土不服,缺医少药和面对死亡的残酷。信念,在这样的艰苦时期成了支撑琼崖抗战的支柱。1943年上半年在临高发生的一场打击反动民团的灵墩战斗中,作为四支队支队长兼政委,马白山坚持到最前方观察地形,被敌人击中,身负重伤,连随军医生都慌了,然而靠着吃草药吃牛黄,马白山就硬挺了过来,他的左手彻底残废了,但整场战斗不下火线。
抗战中有许许多多的曲折,琼崖每一位共产党人,正是凭借着心中信念,才赢得最终胜利。”马必前说。
晴空下,马白山将军铜像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