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墓
    扫墓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其习俗由来已久,《清通礼》中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我们既要思念亲人祖先,也要缅怀民族英雄——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付出生命的英雄,那些为保卫国家安全而牺牲的英雄。
  • 食青团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也是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古人认为清明的风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给自己带来好运。
  • 插柳
    插柳是一种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 蹴鞠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类似我们今天的足球,作为中国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历史久远,也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也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 拔河
    清明时节,我国民间有举行拔河比赛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拔河是我国一项古老的运动。它原是一种军队训练项目,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
  • 扫墓
  • 食青团
  • 放风筝
  • 插柳
  • 蹴鞠
  • 拔河
 
  •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海南:多种形式寄哀思

海口免费发放10万束鲜花倡导文明祭扫

海口美兰区开展清明缅怀先烈主题团日活动

海口海瑞文化公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责任编辑:唐丽云  网站设计与开发:羊科翰、罗超  技术支持:海口网技术中心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