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艺术奇葩面临大考验 临高民间戏曲何去何从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8-21 14:29



木偶戏中的皇帝一角



  海口网8月21日消息  临高县是海南省著名的民间艺术文化之乡,以著名的“哩哩美”渔歌、临戏和木偶戏为名,尤其是木偶戏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海南省延续至今的重要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木偶戏和临戏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木偶戏中的状元一角


  
   木偶戏、临戏的历史与今天
  
  据临高县木偶剧团长王范先生的介绍,木偶戏大约是在明末清初从内陆传到海南岛临高。当时的木偶戏,是由民间的艺人结合木偶使用当地方言进行话本说唱,既类似于现在的讲故事,在康熙年间达到了鼎盛,一直延续至今。而临戏是由木偶戏演变而来的戏种创立于解放初期,也是用临高方言进行表演,不同的是,表演时不需结合木偶,跟一般戏剧一样,而临戏也同木偶戏一样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喜爱,现今依旧活跃着。
  


木偶戏中小姐一角


  
  现今的木偶戏和临戏演出,一般都是村里的举办节庆日、公期、重大活动和法事的时候,便会请剧团到村里进行表演,据王团长介绍,县剧团一年下来一般会有200场左右的演出,剧目一般都以古装剧为主,分为神话剧和传统剧,木偶戏以神话剧居多,这样趣味性较强,比较容易吸引观众。经典剧目有《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麒麟锁》、《张文秀》、《三姐下凡》、《锦帕缘》、《贤妻孝子》、《沉浮姻缘》等。
  
  据介绍,木偶戏虽说是临高的主流戏剧,但现今来说,群众相对比较热衷临戏,表演的比重,临戏大约占了2/3,尤其是沿海的居民喜爱临戏多过木偶戏,但是在村子里,木偶戏相对比较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木偶戏和临戏的唱腔不同,木偶戏有一种悲腔,特别是在节庆日的时候,村民们一般都不太喜欢,而临戏则没有这种腔调,唱腔与木偶戏相比,要好听点,群众比较喜爱。
  
   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娱乐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可以选择的娱乐活动多样化,对于木偶戏和临戏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和喜爱。据王团长表示,现今制约着木偶戏和临戏的发展还有几大原因:
  
  一是经费问题,虽然一年下来有200场左右的演出,但是木偶戏的每次演出费最多2000元,临戏是2000-3000元,一般下乡的人员灯光、布景、伴奏、演员就有30多人,而政府一年的经费补贴就19万,总的下来,剧团也勉强能维持;
  
  二是木偶戏和临戏的队伍力量薄弱,临高县,现存的剧团只有10个,县剧团拥有木偶戏和临戏两种表演队伍,剧团总人数46人,其中60多岁的就有十几个,而其他民营剧团中有4个木偶戏剧团,5个临戏剧团,其中木偶戏剧团人数最多12个,临戏剧团最多32个;
  
  三是艺术水平的限制,没有专职的导演和编剧,且现今的木偶戏和临戏的剧本还是跟以前一样,许多新作也是从广东那里引进再进行语言转换而已,没有创作出满足现在人们精神需要的作品;
  
  四是木偶形象相对落后,有待加强,但据县剧团林编剧介绍,自从临高县唯一一位制作木偶的陈师傅逝世后,临高县已经没有专门从事木偶制作的人才了,现在的木偶一般都是从广东那边找人专人订做。
  


王春荣师傅进行木偶戏表演示范  


   木偶戏、临戏秉承传统
  
   作为临高本土的临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偶戏,如何传承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随后,记者采访了临高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王春荣师傅。王师傅表示,从小学五年级便开始学习木偶戏的表演,83年第一次登台表演,但95年时,便离乡到海口工作,当了8年的出租车司机,但是凭着对木偶戏和临戏的热爱,8年期间,每逢有机会上台表演,王师傅都会请假回乡表演,直到03年才回到故乡,做起了专职的演员直到今天,08年更是被国家嘉奖为临高木偶戏最有代表性的传承人。而王师傅最拿手的剧目是《沉浮姻缘》、《狸猫换太子》和《翁媳闹公堂》,其中,《狸猫换太子》中的包公,是王师傅表演得最好的角色,深受群众的喜爱。
  
  如今,王师傅还在临高县职业学校开设的木偶戏和临戏的课程中,担任授课老师,王师傅表示,也正是因为对木偶戏和临戏的情有独钟,才让他坚持到了现在,也希望能培养出优秀木偶戏和临戏的传承人,让两种戏剧能延续下去。

   木偶戏、临戏应回归群众
  
   木偶戏和临戏的发展和传承,不仅是需要热爱木偶戏、临戏的艺人不断的坚持,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
  
  记者采访了对木偶戏和临戏深有研究的临高县宣传部副部长邓天庆,关于木偶戏和临戏的未来的发展和传承问题,邓部长对此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认为我们不一定完全依靠商业手段来维持一种剧种,我们应该让它回归到群众手上,让它生根发芽。
  
  邓部长表示,木偶戏和临戏不一定都是表演由三四幕组成的大戏,可以创作一种小短剧,类似折子戏一样,以群众生活中的发生的趣闻为主题,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贴近生活,然后再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站和文化基地,鼓励群众即兴表演,既可以抒发情感,又可以消遣娱乐;居民们还可以相互探讨交流心得,让木偶戏和临戏真正深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做到回归民间、回归百姓。
  
  而政府也可以定期组织下乡调研,关注木偶戏和临戏的发展情况。同时可以定期举办木偶戏和临戏比赛,鼓励当地百姓参加,对于好的作品,再进行整合宣传,而政府举行的大型晚会上,也可以穿插几部木偶戏和临戏,既表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又可以大力宣传木偶戏和临戏。
  
  

   相关链接

海南趣味运动会澄迈开幕 创意来源民间 下届万宁举办
海南民间椰雕艺术大师无法再拿刻刀 叹无人接班
海南民间绝艺:临高造船世家 百吨大船手工造
央视《寻宝》栏目首进海南 寻找海口“民间宝物”
国际旅游岛活力四散 多地民间资本掘金海南
海南民间绝艺——走进中和古镇寻访扎龙高手
[海南民间绝艺]黎族双面绣:双面精工绣千华
海南民间绝艺:黎族骨簪的最后制作者王启敏
海南民间绝艺人——陈忠告:孤独的制偶人

 

相关链接:
海南民间绝艺人——陈忠告:孤独的制偶人
海南民间绝艺:黎族骨簪的最后制作者王启敏
[海南民间绝艺]黎族双面绣:双面精工绣千华
海南民间绝艺——走进中和古镇寻访扎龙高手
海南民间绝艺:临高造船世家 百吨大船手工造
央视《寻宝》栏目首进海南 寻找海口“民间宝物”
海南民间椰雕艺术大师无法再拿刻刀 叹无人接班
海南趣味运动会澄迈开幕 创意来源民间 下届万宁举办
[来源:人民网海南视窗] [作者:蔡汝丹] [编辑:谢军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