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云南贫困县麻栗坡耗资3亿建“大学城” 学费住宿费全免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05-10 15:21

  云南麻栗坡民族中学面积千余亩,可容纳100多个班6000余人;校内小桥流水

  学生全部零门槛准入,学费住宿费全免。他们“在这里学习很有幸福感”

  学校提出,要让家庭困难或者上不起学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国际在线消息: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年财政收入不足一亿,却出资3亿元打造了堪称“大学城”的麻栗坡民族中学,如此大手笔并不多见。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巨大的资金建造一所中学?3亿资金从何而来?硬件“硬”了,软件跟得上吗?近日,记者来到该校采访。“贫困县办教育才是出路”,校长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环境一流 青山环绕 清潭可见 清新怡人

  2012年4月27日,麻栗坡民族中学。清晨的阳光在这座边境小城显得热烈而清新,位于县城南部新建的麻栗坡民族中学(下称新民中)四面青山环绕,此时书声朗朗。乳白色的大理石门柱很气派,敞开式的大门足有6米多宽,让人觉得来到了一所大学。

  在副校长高仁斌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学校。宽敞的大道两旁是乳黄和乳白色相间的学生宿舍,共有6幢,可容纳5000余名住校生。往前走,道路两旁是同一色泽相间的教学楼,形式为四合院,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在内共5层12幢,另一幢为实验楼。教学楼的设计非常独特,一楼空间完全开放,几十根立柱将二层以上的建筑完全撑起。迎面为一幢图书馆,颇具古典风格。

  在教学楼东南西北的空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穿插,回廊上有桌椅供学生学习、休憩。不时能遇几泓清潭,旁边是刚刚栽下的柳树。油棕、松树等也栽在校园周围,在清风阳光中摇曳。远处是一个有两个蓝球场大的排球场,旁边一个宽敞的蓝球场上是学生闪跃腾挪的身影和喝彩声。

  学生宿舍楼内很静谧,走进一间宿舍,14平方米的宿舍内安放了6张高低床,虽然床架已显陈旧,但整个宿舍看上去洁净明亮。来到一所教学楼,拾级而上,在教学楼道的白色墙面上书写着“树百年报国志,做世纪栋梁才”的文字。

  投资巨大 学生学费住宿费政府埋单

  “这是麻栗坡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对教育的高投资。”高仁斌介绍,新民中控制面积1000余亩,学校可容纳100多个教学班,6000余人(将来还可发展为1万人)。原来这里是一个偏僻荒芜的山谷地带。

  “填谷填土120万方,最深填了30余米。”高仁斌说,仅因为填埋河谷,便花费了3000多万元,加上校园主体建设、水源点建设、抢险应急工程、校园绿化、园丁小区市政建设等共花费3亿元。对于麻栗坡这样的贫困县而言,筹资3亿元堪称困难,资金大部分靠县政府自筹,小部分资金是省政府支持拨付。几户农舍的搬迁也给予了农户高额的资金补助。

  “政府也意识到,特困县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咬紧牙关也要办好教育。”该县教育局副局长、校长师栗戈介绍,这是5所学校合一进行的最有效的集中办学。基于边远山区办教育难的问题,新民中共由县一中、民族中学、盘龙中学、豆豉店中学以及董干中学高中部合并,“就是为了突破高中办学的瓶颈,把距离不远的几所中学合并,最大限度和最有效地整合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集中办学,让家庭困难或者上不起学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资源。”

  该校去年3月份学生入校,初中部的学生学杂费全免,每个学生住宿和学费是960元/年。高中部的学生父母不是拿财政工资的,学费也全部免除,住宿费则全部免费。据初步估算,一年就要花去近150万元。这些支出全由政府埋单,校方不承担一分钱。

  校门敞开 6000多学生零门槛入学

  正是基于让所有学生上得起学的学校,同时“培养为麻栗坡发展的人才”,新民中全校6000多学生全部是零门槛准入。“就是说,别的学校不要的学生我们都要,200、300分数线的学生我们也要。”高仁斌说,因为不是单纯追求升学率,“我们提出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健康成长,让他们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

  如此高规格的校舍,硬件跟上了,但在软件方面如零门槛准入是否能在教学上跟上?“说实话,我们压力很大。”师栗戈和高仁斌毫不讳言。师栗戈说,政府打造了这样一流的学校环境,如果教学质量上不去,也有违学校培养人才的初衷。

  “老师和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学校,理念、思想、教学模式都不一样,我们面临着整合后的学生和老师的管理难问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的问题,合并后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引导和管理问题等。”也因为如此,去年9月,整合后的新民中毕业班的老师进行了竞聘上岗,在老师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不搞经验教育。

  另外,把5校老师和学生全部打散,重新组合,“当时老师、家长都担心这样会不会乱,但是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学生和老师相处也很融洽。”同时,县政府还决定多方面筹资,每年拿出40万元送老师到省内外名校培训,并请专家来讲课。去年,新民中就有一批老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取经,“老师们的反映都很好,还把学回来的经验用在了教学上,这对许多老师来说是第一次。”师栗戈说。高仁斌介绍,也就是这样的激励机制,去年学校的大学升学率达到了99.1%。

  当然,校长说,整合后的学校在软件建设上困难也很大:如图书馆建起来了,但是除了各校过去陈旧的3万册书外也没有多少供学生阅读的书藉,多媒体教学设施缺乏,电子阅览室线布好了,但没有电脑可供阅读。

  “政府说以后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都会尽力解决!”师栗戈对办好学校信心十足。

  学生赞叹

  在这里学习充满幸福感

  新民中高一22班的张同学初中在民族中学就读,回忆曾经就读的民族中学,她说,学校建在一个滑坡地带,“一下暴雨就担心滑坡”。现在,在新民中就读,环境好,又安全。

  住进了新校园,两位同学说,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特别负责,学校也很安全,食堂干净卫生,饭菜也便宜,而且住宿费和学费学校都减免了。“我们在这里学习很有幸福感,”两位同学说:“我们有信心考上一个好学校。”

  老师感言

  不努力工作对不起好环境

  胡成芸老师已有23年教龄,她此前在豆豉店中学教书。对比今昔,她颇为感慨:“天壤之别啊,根本不可比。”她说,当时的豆豉店中学教师宿舍只有一幢,特别破旧,改造过多次仍然风雨飘摇。学生宿舍也不乐观,一间宿舍满满当当挤了20多个学生。尤其到了冬天,因为天气潮湿,宿舍内寒冷异常。

  “对我们老师也一样,一个好的教学环境能让我们更安心地教书育人。”胡老师说,政府能下决心集中办学,也集中节约了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一个贫困县能投资3亿元办一所中学太值了,“对我们老师来说特别安慰,不努力工作我们也对不起这个环境啊!”她说。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 [编辑:聂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