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海南第一高楼“海口塔”终于有了确切的开工建设时间。海航集团近日向媒体透漏,该项目已完成超限审查及初步设计,项目正在进行试桩工作和技术方案招标,并计划5月底开工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南第一高楼"海口塔"5月开工 盘点海口400年地标建筑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05-18 11:01

  风情1912—1950:

  五层楼、钟楼、海关大楼

  民国初期的1912年起,海口所改称海口镇;1926年海口脱离琼山县,开始建市;民国时期的海口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功能上也已具备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全部特征,已是岛内其它城市无法企及的,一举奠定其海南岛最大中心城市的地位。

  军阀邓本殷统治海南岛时期,为进一步割据做准备,欲扩大海口的城市规模,使之成为地方中心城市。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24年邓本殷开始拆城墙扩街,开辟马路,海口的城市规模由此扩大,街道可以跑汽车。而被拆除的城墙方石则被用来铺设一条12米宽的大路,这就是后来长堤路的雏形。

  为了将海口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城镇,邓本殷还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南洋各国华侨热烈响应,纷纷购买沿街土地建房,很快在中山路、长堤路、得胜沙一带建起了外观统一的两三层高的骑楼,遂开启了海口骑楼繁盛的时代。

  海口港口的改良,也是民国时期海口城市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海口城市发展动力之一。而华侨则成了民国时期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推手,在海口都市的形成中,华侨的汇款就是支持海南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海口最大的商业实体也操纵在侨商手里。

  大量资金的流动以及进出华侨人数的增加,为海口市发展提供了动力,消费型的都市得以形成,其中又以百货业、旅店餐饮业为主行业最为发达。

  70多年前,就曾有外国旅居者感叹:“海口高楼林立,最豪华、壮观的建筑皆为华侨所建。”日本外务省通商局编的《海南岛农业调查报告》也指出:“海南岛因华侨汇款而形成的非生产性消费,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一,从本岛薄弱的生产力之上,却形成了不难了解的商业繁荣,此点对于海口市、嘉积市、文昌等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纵观这一时期海口地标性建筑,无不打上华侨的深刻印痕。海口义兴后街67号何家大院的主人是著名侨商、当时的海口首富何达启,何家大院的五幢骑楼建筑结合了西欧罗马风格、南洋风格、清末民初风格和庭院风格,在当时堪称海口第一豪宅。

  位于新华北路20号的解放电影院,其前身是中华戏院,为上世纪20年代中期新加坡文昌归侨所建,典型的西洋罗马建筑风格,当时中华戏院还设有卡座由达官贵人预订,在卡座包厢中看戏也是当时海口人一种身份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前,海口大规模的酒楼设在如今的新华北、新华南一带,中国酒家、长安酒家都是具有一次承接上百桌酒席能力的大饭店。其中最成功的是经营长达一个世纪的琼南酒楼,其出品的琼南大包、琼南伊面、海南椰奶鸡等名噪一时,后琼南酒楼改名大同酒家,解放后收归国有,更名为“海口饭店”。

  泰昌隆、五层楼、大亚酒店,曾是民国时期海口最好的三家旅店。“泰昌隆”为新加坡文昌籍华侨投资合股共建的,是南洋风格和古代中国式建筑的结合体。而琼海籍新加坡侨领王先树则分别在今博爱路中段和中山路西段,创办了令当年许多名媛淑女趋之若鹜的“裕大纱布商行”和富贾云集的“大亚旅馆”,如今均已是岁月荏苒,繁华不再。

  当然,这里面最风光的还要数被称为“五层楼”的海口大厦,是海口当年集豪华酒店、舞厅、餐厅和戏院于一身的娱乐综合体,可谓风华绝代,冠绝一时。该楼为五层混凝土建筑,建成于1935年,由文昌华侨吴乾椿、吴坤浓父子投资50万银元所建,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五层楼一直是海南最高的楼房,是名副其实的海口地标。

  海口海运通商发达,港口繁荣,商务活动鼎盛,但当时全市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计时设施,给交通、商务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爱国商人周成梅先生发动海外侨胞捐款集资,仿照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精心设计,于1929年在遥对入海口的长堤路兴建了海口钟楼以便统一时间。该钟楼为混合结构,高五层,虽经历迁址重建,但一直是海口的地标建筑。

  自从《天津条约》将海口列为通商口岸后,法国、英国、德国等国陆续在海口设领事馆,外国人就对海口的城市发展影响深远,如同大清海关总税务司长期被英国人赫德把持一样,琼海关与关税也一直掌控在外国人手中,全面推行洋关制度,1876年至1945年,英、德、美、挪威等国轮流把持琼海关,海关大楼成为当时海口的地标性建筑也就不难理解了。

  位于长堤路的琼州海关大楼1937年竣工投入使用,为三层混合结构建筑,局部六层。其造型简洁挺拔,整幢建筑以褚红色粘土瓦,金字坡屋面,配以浅灰色水刷石外墙面,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建筑师和建筑教育专家吴景祥教授留法归来后的第一项设计工程,也是海南20世纪30年代代表性地标建筑。

  1939年,日军侵琼给海南造成巨大破坏,中断了海口市城市发展进程,一些海口地标建筑也未能躲过兵祸,典型例子就是素有“琼州第一塔”之称的明昌塔,该塔位于府城东北1.5公里的下洋村附近,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塔高七层,塔身为八角形,建成后数百年来都是海府地区最高建筑,可谓名副其实的地标。

  但明昌塔却是命运多舛,建成不久即遭琼北大地震,1944年,抗战进入后期,日军已成了强弩之末,中美联合空军频频轰炸海口机场。由于明昌塔正处于机场跑道的东端,为避免其成为盟军轰炸的校准点,同时也因为高大的明昌塔妨碍日军飞机的起降,日军将该塔上部的三层拆毁,解放后明昌塔残存部分又受历次运动波及,遂彻底淹没在历史岁月中。

  

  1937年,美国人镜头下的海口钟楼。记者宋国强翻拍

  1930年代的海口海关大楼。

  海口市得胜沙路上的“五层楼”。海口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文革时期的钟楼,顶部被“削平”。海口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重建的海口钟楼。海口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相关链接:
“五一”特别报道 走进海口塔吊工人孤寂的云端生活
海口塔光不再对“八村”公益扶助 双方各执一词
海航回应“海口塔被取消”:是谣传 正按部就班推进
海口消防组织专家会审海口塔、日月广场等项目消防设计
海南第一高楼“海口塔”5月底开工 高度达428米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邵长春] [编辑:杨雨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