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随着一股冷空气的造访,让昆明人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冬意。而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的角落里,生活着一群流浪、露宿、乞讨人员,他们还好吗?过得怎么样?连日来,记者来到昆明多个流浪者栖居点,了解他们的冷暖温饱,聆听他们的酸甜苦辣。采访中,记者还看到有好心市民会送一些食物给这些流浪者。
圆通桥下安个家
场景
现场:护国桥
12月8日 下午3时
铺盖整齐摆放在墙角
“这是市中心,收出来,也给过往行人让个路”
在市中心的护国桥,常年居住着两三名流浪者,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块木板、棉絮、棉被是他们所有的家产。
记者来此时,流浪者已经把自己的铺盖卷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墙角,并用木板做围挡。铺盖旁放着两把笤帚与撮箕,因为刚刚下过雨,其中一名流浪老人正拿着扫帚把积水扫到窨井里,“这是市中心,我平时收出来,也给过往行人让个路。”
伞和油纸筑成小窝
现场:北站隧道
12月8日 下午4时
几把雨伞搭起一个窝
“天气再冷点,会有更多人来‘安家’”
记者冒雨来到北站隧道,远远地就看见隧道往入城方向的人行道上摆放着一些铺盖、行李。隧道中的人行道上,窝着十多名流浪汉,其中有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也有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他们用铺盖、纸板等物件在人行道上围出了属于自己的地盘,有的则用帆布为自己搭了一个“棚”,有的用七八把雨伞给自己建了一个“屋子”,还有的用一张报纸和单薄的被褥组成了一个“家”。有的流浪乞讨人员还在自己“家”门口,放了一个碗,里面扔着几张零碎的人民币。在凌乱的行李旁边,还堆着一些饮料瓶、纸箱等废弃物品,有的人身边还随意放着快餐盒和水果等物品。
下午时分,正是他们的娱乐休闲时间,借着昏暗的灯光,几个年轻的流浪者围坐在一起玩扑克,上了年纪的老人则在酣然大睡。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些流浪汉一年四季都住在这里,等过两天天气再冷点时,还会有更多的人来此“安家”,最多时,隧道中的人行道睡满了流浪者。
盘龙江水洗把脸
现场:盘江西路
12月9日 上午11时
粪草全都扔进垃圾房
“这是自己的‘家’,总要爱护爱护”
盘江西路一棵行道树旁,放着几个堆满了破旧衣服的旧沙发,其中有几个用帆布遮了起来,此外还有一个用树枝、塑料管、帆布撑起了一个简易厨房。流浪者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的“家”。
在人行道的内侧,堆放着杂七杂八的旧物,有旧家具、家电,还有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和纸板,中午时分,他们便支开小摊,变卖这些从四处捡来的“宝贝”。离他们不远处,便是一个垃圾房,记者发现,这些流浪汉都会把垃圾扔入其中。“好歹这里是自己的‘家’,总要爱护爱护。”一名流浪者说。
周金权边流浪边寻找失散的妻子
讲述
周金权
36岁 寻甸人
为了寻妻四处流浪也要坚持
周金权平时靠捡破烂、废品,摆小摊维生,与他交谈时,他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他曾是货车司机,月薪最高时可以拿到上万元。但如今,走上流浪的道路也实属无奈。
“2012年,媳妇说要回会泽老家照顾生病的父亲,从那天离家后就再也没回来过。后来,我去找她,岳父却说女儿就没回来过。”周金权说,他一直给媳妇打电话,手机从无人接听到停机,最后到空号,自此他便踏上了漫漫寻妻路。他甚至远赴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积蓄,历尽千辛万苦才辗转回到昆明。“昆明毕竟是省会城市,留在这里信息也多些。”周金权开始学着别人捡废品过生活,白天出摊,晚上骑上20元买来的破自行车,跑遍大半个昆明去找妻子,顺便捡些“宝贝”第二天卖。
“前两天天冷,遇到一条流浪狗,我看着可怜,就牵着回来养。”说着,周金权便唱起歌来:“一起流浪。”周金权告诉记者,他呆在盘江西路已经一年多了,和周围的流浪汉处得就像一家人。晚上,大家凑钱买点菜一起做饭,生病了,又你一元我三元地凑医药费。周金权家中还有个儿子,每次一打电话就向他哭诉想妈妈。周金权说,一定要找到媳妇才回家。
5岁的小丁香与“邻居”哥哥玩耍
小戴
18岁 普洱人
家遭变故弃学打工却致流浪
本该在课堂和小伙伴们愉快学习的小戴,因家庭的变故走上了流浪之路。
小戴年幼丧父,读小学时,母亲又因贩毒被关押,原本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考虑到家中还有比自己小3岁的弟弟,他决心放弃学业出去闯一闯。
两年前,小戴来到昆明,在官渡古镇的一家餐馆打工,每月1800元的工资。生活刚有些好转,他跟朋友到夜店玩时,身上装着所有证件的钱包被偷。身无分文,又没了身份证,跟家人又联系不上,从那之后小戴便开始了流浪之路。他居无定所,每天背着一个大大的麻袋上街捡些瓶瓶罐罐,走累了,便合衣躺在路边;天冷了,就钻到麻袋里去避风。“我是前几天才在一个流浪汉朋友的介绍下搬到隧道里来的,他告诉我这里至少不用淋雨。”
小戴自己也不记得每天要走多少条街,翻多少垃圾桶,总之,运气最好的一天,他可以捡到6公斤瓶子,卖得12元,可以给自己买点吃的。偶尔也会买些酒和朋友一起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用想家,想妈妈。说起妈妈,小戴无数次哽咽,他告诉记者,有时晚上常常梦见妈妈,醒来时,枕头都被哭湿了。
流浪者聚集的北站隧道
声音
民政 对流浪人员只能劝导
昨天,记者联系了盘龙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流浪乞讨人员四处“安家”,的确会给市容市貌带来影响,但他们不是直管单位,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加以劝导,并联系民政部门。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流浪者尽管生活困难,但他们宁肯在街上风餐露宿,也不愿意去救助站。记者昨天联系了昆明市救助站,站长李金留说,目前,民政部门是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发现沿街的流浪乞讨人员后都会对其劝导,但必须是在其自主自愿的情况下,才能让他们到救助站或是提供车票回家生活。“救助站会给流浪人员免费提供吃住,但是一些流浪人员认为生活在救助站反而没有在外面逍遥自在。”
吃住都在这方天地。
网友 社会应提供更多救助
@春田花花:我接触过很多流浪者,他们最爱说的话就是:“出来流浪的人,就是不想回家。”因此,他们宁愿在外挨饿受冻,也不愿意去到救助站。只有在天冷得受不了时,部分人才会选择去救助站过一晚上。因此,强制他们去救助站是不可行的。
@刘文:我做过志愿者,每年最冷的时候,都会有人组织大家上街给流浪者送食物和衣服。但流浪者并不完全是像我们想的那样,会很高兴接受,相反,很多人会很排斥志愿者的靠近。社会对流浪者提供的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救助,尤其是公益组织,在做爱心活动时,或许可以考虑给他们安排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
@Joe:流浪者大部分都知道救助站在哪里,甚至许多人曾经有过进救助站的经历,但他们会觉得在救助站不自由,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露宿街头,也不愿去救助站的原因。
相关链接:
流浪汉天桥安家 海口市民: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管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