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乌镇本应该是旅游淡季,但因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这座江南小镇变得重新热闹起来。与第一届相比,这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规格和规模上都提高很多,引人注目。那么,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这一年来中国在互联网治理领域又有哪些成就?
作为首届互联网大会的亲历者,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近日接受观察者网专访,谈谈这一年来中国在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发展,以及对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期许。】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媒体登记现场
观察者网:去年首届互联网大会召开时,基本是中国人自己在跟自己玩,但到了这次,整个论坛的规模和规格都提高了很多,习近平主席也会去,还邀请到了很多外国领导人。这次规格会一下子提高这么多?
沈逸:这说明中国在认真把互联网大会当作我们的主场。所谓的规格高,无非就是以中国现在的体量和客观影响力,中国要认认真真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肯定是这个规格。就算有些国家不待见,派一些级别很低的人来,但还是一定要派人来。开幕式之前我听到有消息说,几乎所有与会国家都表示一定要参加开幕式,主办方说会场比较小,他们说没关系,站着也行。这说明别人重视我们,想要和我们对话。这个重视不是说我们自己在提高规格,而是中国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别人的重视和尊重。当我们自己还在怀疑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影响力时,其实别人已经看到了。
观察者网:首届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这次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了后半句共建网络安全命运共同体,这个添加想表达出什么样的意思来?
沈逸: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承认一个事实,中国对互联网空间的治理是一个渐进摸索的过程,可能现实和我们的目标还有些距离,但我们知道大概要做的方向是什么。“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与其说是一个目标,不如说是对互联网的认识。中国现在认识到在网络时代,整个世界、各国民众在利益上是连接在一起的,它是一个共同体。它们通向相同的命运,不可能通过零和的方式获取各自的利益,但是具体怎么去做,当然要摸索。
第一届互联网大会上,我们迈出了一小步,只是尝试去用中国的方式阐释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第二届我们迈出了比较大的一步,树立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带有非常浓厚的东方政治色彩,它不像西式逻辑那样界定的非常清楚,你甚至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但是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你感觉这个feel不错,它是某种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悟,是对整体和宏观的判断,然后我们再去慢慢界定它。这有点像我们的改革开放,大目标定好之后,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走向这个大目标。
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的乌镇
观察者网:“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不是更突出了网络治理的全球性?
沈逸:网络空间是一个国际社会,我们现在感觉好像大家对网络空间有重度依赖,离不开网络,但是真的有人决定我不上网,我减少网络空间的活动,降低对网络空间的依赖,这样可以吗?其实是可以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任何想在网络空间建立霸权的行为只会把人吓退,也会引发网络空间反弹。比如像美国的棱镜门,没有人认为美国的行为是合理的,当被察觉之后,美国也会有所收敛,这就是微妙之处,这就叫做命运共同体。大家休戚与共、紧密相连,没有人能够为所欲为。
相关链接:
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报告:已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
网友寄语世界互联网大会:迎盛会,我们有四盼
天津互联网出口带宽将达5000G 光纤用户全覆盖
马化腾 “互联网+”赋能于最微小的个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