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妇女在炒茶。基诺族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也是我国最后确定的民族。近年来,通过实施综合扶贫开发,基诺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山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茶叶、橡胶等作物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800元增加到2014年的9308元。(人民网李发兴 摄)
寨子——
“整村推进”补短板
像博航八组这样的“直过区”贫困村寨,目前在云南还有600个。在多年的扶贫工作中,也有部分“直过民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中,走在了前列。
距离西双版纳州景洪市50余公里的基诺山,是我国最后确认的民族——基诺族聚居区,全族人口仅2万多人。
基诺山基诺族乡党委书记曾云说,经过最近十多年的扶贫综合开发,依托当地的古树茶和旅游资源,基诺族群众的思想认识、民族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沿着水泥路进入基诺山,成片的茶园和橡胶林映入眼帘。
在新司土村委会巴飘村民小组,村内干净整洁,村民热情好客。家家户户的围墙都绘有惠农政策的宣传画,传统风格的两层楼房错落有致。每户分别建有独立的洗澡室,厨卫入户,人畜分离,多数家庭都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城里人的生活基本一样了。”
“文化活动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池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曾云介绍,目前全乡46个村民小组,均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网络,7年前,卫生网点就全面覆盖基诺村寨。
在海拔1160米的西盟玉体村民小组,87户村民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通过种植橡胶、甘蔗也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以往用盐巴辣椒拌饭吃,到六七月份就开始饿肚子。”小组长岩孔对曾经的苦日子记忆犹新。
要致富,先修路。岩孔回想以前,也正是1996年全乡投工投劳修建的7公里进村道路,打开了当地致富大门。而现在,全村人盼望的是把这条路铺成水泥路,“只有路好走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4月19日,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勐海县布朗山乡曼班三队往日的宁静,一条长约8.7公里的入村水泥路正在建设中,猪牛圈、高水位人畜饮水、垃圾池等基础设施正逐步推进。
曼班三队,一眼望去,绵延大山,沟深谷险。村寨里的17户全是拉祜族,在这里驻村的扶贫工作队员罗志华说,“只有路通了,老百姓才能走出大山,农产品也才卖得出去。”
为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云南省在“十二五”期间已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资金244.3亿元,重点实施了238个整乡推进和280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今年还将继续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100%行政村通宽带互联网也将在2016年内完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