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孟州市谷旦镇米庄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摘掉了穷帽子。图为6月19日,村民党市民正在收获红彤彤的油桃。聂小品摄
缺乏“造血”功能,没有产业支撑,贫困地区难以走上稳固长效的脱贫之路,发展才是脱贫的根本路径。此次出台的《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资源为基础、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精准勾画我省的重点脱贫产业、脱贫模式、脱贫平台等,将有力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重点脱贫产业
在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的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围绕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能力,积极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大、发展快的脱贫产业。
特色农产品产业
在贫困地区着力发展地域优势突出的特色种植业,支持建设一批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扩大苹果、核桃、油茶、板栗、猕猴桃等特色林果产品和山茱萸、丹参等中药材生产规模,做大食用菌产业,发展特色花卉、苗木、优质茶、特色油料作物等产业。
畜牧养殖产业
优化贫困地区畜禽养殖结构和生产布局,扩大豫西、豫南浅山丘陵贫困地区的生猪养殖规模,建设豫西和豫西南贫困地区肉牛养殖基地、沿黄和豫西南贫困地区奶业基地、豫东肉禽和豫南水禽生产基地,推动沿黄、沿淮和豫西南贫困地区水产基地建设等。
优质粮食产业
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扩大强、弱筋优质专用小麦比重和青贮玉米、鲜食玉米比重。加强生物育种、绿色栽培和农技装备集成创新,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种养循环、农牧一体发展模式。推广优质粮食订单生产,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构建产业优势突出的优质粮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设施农业
积极扩大名特优新蔬菜生产规模,运输便利的贫困地区重点发展速生绿叶菜类和精细菜类蔬菜生产,运输不便的贫困地区重点发展耐贮运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加快完善蔬菜冷链物流网络,支持贫困地区实施产地预冷工程,大力开发速冻蔬菜、鲜切蔬菜、脱水蔬菜、蔬菜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
乡村旅游产业
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建设伏牛山旅游通道,完善桐柏—大别山、豫东平原贫困县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贫困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实施乡村旅游后备厢工程等。
特色加工产业
发挥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果蔬加工、油脂加工、肉类加工、速冻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承接针织服装、运动服装、休闲服装、童装、制鞋等服装服饰产业,引进培育包装印刷、玩具、手工艺品等特色轻工产业,增强贫困地区就业承载能力。
电商流通产业
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建设县服务中心、乡服务站、村服务点三级电子商务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农资代售、快递代理等服务,对贫困户、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开办网店给予补助和小额贷款扶持,免费对村服务点和农村网站经营户进行专业培训。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贫困地区推行种养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深入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积极发展光伏农业、立体农业、庭院农业、信息化农业、智能化农业、创意农业、工厂化农业等新型业态。
专家点评
产业扶持脱贫方案抓住了关键点。贫困农民种粮之外,“不知道该干点什么”的占多数,“不知道该怎么干”的也不少,“什么都不会干”的人是极少数。产业帮“扶”就是让贫困者有业可“持”,就像让残者有杖、盲者有策、疾者有倚,贫困家庭增收的动能被有效激活。
结合贫困地区要素特质兴办脱贫产业,产出成本要低得多。依托资源优势兴办农家乐、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在生产运营环节从业受益或产业链上增收,减少外出务工支出,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兼得。现代养殖业看护管护成为重头,老弱残疾农民也能参与其中,在场挣钱与居家养病两厢兼顾。贫困地区发展电商,畅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适应外部市场导向,电商聚拢形成营销龙头,发育壮大三产,吸引二产落地,培育一产规模化生产,能够助推基地化发展和成片脱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