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在检测机器设备。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摄
“小时候喜欢‘搞破坏’,家里闹钟、手表和很多玩具很多都被我拆过,可是有些拆完后又装不回去,每次都免不了家长的一顿打。”
谁也没想到,多年以后,当年的“破坏王”,会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制造王”,并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徐强精度”!
他是一名工匠,从事齿轮加工23年;他是“齿轮王”,致力于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艺加工;他是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集团”)齿轮压缩机公司副总经理,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精兵巧匠。他的名字叫徐强。
初出茅庐用实力击碎质疑
“我就是从这个车间走出来的。这就是我工作的生产车间。”徐强指着标有“东北齿轮加工中心”的车间自豪地说。
徐强在操作机器设备。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 摄
与其他车间“轰轰隆隆”的嘈杂相比,这间齿轮加工车间像个“文静的姑娘”,只有综合水平较高的技术工人才能够操作这里的高精尖加工设备,这个地方见证了徐强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
1990年,徐强成功考取沈阳鼓风机集团技校的数控大专班,成为沈鼓集团培养的首批数控大专人才。
1993年毕业后,徐强被分配到沈鼓集团,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些精密、稀有的大型设备,他被深深地震撼,并断定这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下定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复合型技术工人,还傲气地对曾是沈鼓集团技术权威的父亲说:“爸,现在人们都叫我是徐义铮的儿子,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说您是我徐强的爸爸。”
徐强真的做到了。学徒期内,徐强如饥似渴地跟随师傅学习瑞士马格HSS-90S磨齿机的操作,在师傅的倾心传授下,仅半年,他就达到了出徒水平,而当时规定的出徒期为一年。
徐强的优异表现很快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公司决定让他独立操作瑞士马格SD-32X磨齿机。这在部门里引起一阵轰动,有羡慕声,敬佩声,同时也有质疑声:“不到半年就出徒了,操作这么复杂、精密的设备,他行吗?”
击碎质疑的最利武器是实力。徐强一个人独挑大梁,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给质疑者以强有力的无声反击。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跌了一个大跟头。在加工一件外协小齿轮时,因无意中将进给倍率旋钮多拧了一圈,导致速度成倍地增加。
“活干废了!当工人,干活出废品是既丢手艺,又丢人的事情。”徐强特别懊恼,并暗暗发誓,同类事情绝不能发生第二次。从那以后,徐强更加严苛地要求自己,抓紧一切求教机会虚心学习,从早晨研究到天黑,有时甚至连忘记吃午饭都浑然不知。
在坚持设备操作技能学习的同时,徐强还不断学习相关机械理论知识和外语。“家里十几平米的卧室,专业技术、应用工具和管理方面的书触手可及。”
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如今的徐强已成为业内著名的技术能手,创下大型齿轮加工四级精度的全国之最,并先后荣获“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还先后当选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不卑不亢用技术捍卫国人尊严
2001年3月,徐强到德国某公司验收本公司定购的一台价值1280多万元的高精度磨齿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磨齿机。
徐强(右)向徒弟传授经验。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摄
作为公司验收团中唯一的工人,徐强深知自己将是这台设备的操作者,也深知如果不把设备原理和操作方法搞清楚,回去后没法开展工作。
徐强必须将心中的疑问全都搞清楚,然而在这个推崇“顾客就是上帝”的国度,他感受到的却是他们的傲慢,“也许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技术人员根本没有能力检验他们的产品”,这使徐强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
但是,他是一个迎难而上的人,为了能尽快掌握设备的原理和操作,徐强对着满是英文字母的说明书一字一句地翻译成中文,“翻译的过程太痛苦了,很多单词都是熟词僻义,特别让人抓狂。”徐强说,在操作机器之前吃透说明书是他的一个习惯。
“为什么不校验全行程,多测几个点?”在验收这台机床一个坐标轴的精度时,德方只在全部行程中检测了很短的一段就认为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徐强对此提出质疑。
“没有那么长的测棒。”对方轻描淡写道。
这么精密、贵重的设备必须得确保万无一失,徐强立刻提出,可以通过调整机床的回转角度来增加检验长度。德方确定这个方案可行。然而,检测结果显示,误差超标!这位操作者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不到十分钟,德方技术专家便赶到现场,分析查找原因。
“如果设备不达到要求,我们将不会验收;如果因设备质量问题影响加工精度,损失必须由德方承担。”徐强立场鲜明地表明态度,狠狠打击了德方的傲慢态度。
同年8月份,德方来沈鼓集团安装、调试设备。在验收试件的程序编制过程中,他们直接将15o48′的齿轮螺旋角输入成15.48,徐强对此产生疑问,可对方却不耐烦地答道说:“我们从来都是这么输入”。
在加工中徐强发现,砂轮在齿宽方向仅磨削齿面一端,经验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然而,德方却在打哈哈:“这是一个奇特的齿轮”。
“科学面前人人平等,难道老外就不会犯错误?我要用我的技术捍卫中国人的尊严!”对方的敷衍激怒了徐强,他严肃要求对方立即与总公司联系,确认这样输入是否正确。
经过长时间的电话联络,老外满脸歉意地对他说:“徐,刚才是我输错了数据,感谢你给我指出这错误,不然麻烦可就大了。”错误纠正了,齿轮保住了,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约10余万元。
徐强精度用专注创造奇迹
“创新无处不在,每一次效率的提升,每一次精度的提高,一点一滴的成本降低,都是创新。”徐强说。
徐强介绍车间生产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 摄
2004年,客户要求生产一个精度为5级的大型齿轮,齿轮加工有12个精度等级,1级最高。齿面宽模数小的大型齿轮要达到5级精度,难度相当大。“稍有疏忽,编错一个程序,摁错一个按钮,都会导致齿轮报废,不仅会损失几十万元,更会损害企业信誉,辜负用户的信任。”在加工过程中,徐强时刻提醒自己要细心、要专注。
可喜的是,严谨专注的工作态度使徐强加工的齿轮精度达到了4级!这不仅满足了客户要求,更创下了全国大型齿轮加工精度之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在当时是一个奇迹。
就连德国专家也忍不住惊叹:“虽然我们的设备设计上可以达到这个精度,但真正能在操作中实现这个精度的人实在太少,徐的技术令我感到吃惊!”
自此,同行将徐强创造出的高精度纪录称为“徐强精度”。这个精度,每年能为企业创造4000多万元的价值。
“徐强精度”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毫无疑问,它是一次精彩的创新,徐强通过不断创新挑战前人未达到的高度,让世界为当代中国工人喝彩。
有一次,公司派徐强到大连某企业操作新购进的ZP08机床,熟悉不到一个小时,他便能熟练使用,并在极短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加工任务。这一幕,被正在对该企业进行操作培训的德国操作技人员看到,便私下邀请他做售后技术指导,待遇与他们相同,年薪几十万。
“徐,我们看中了‘徐强精度’。”那人很诚恳。
“‘徐强精度’不是我个人的,我没有权利出卖它。”徐强没有丝毫犹豫地告诉他,“徐强精度”属于沈鼓集团,属于中国企业。因为他明白,国家、企业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是多么不容易,而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给予他帮助的工友、师长,培育他的车间和企业,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
“‘沈鼓’是我的家,我从未想过要离开她。”徐强常常鞭策自己“人生要常怀感激之情,常葆进取之志,常存敬畏之念”,在他看来,只有在沈鼓集团,他的人生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沈鼓集团把徐强培养成一名“大国工匠”,他也不负众望地创造出“徐强精度”为企业争光,并将“徐强精度”无私传授更多青年产业工人,为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贡献力量,带领中国齿轮走出中国,冲向世界。
“师傅对待工作特别严谨认真,对我们要求也非常严格,但是生活中却对我们十分关心。”余宝华是徐强的徒弟之一,从2002年进厂来就一直师从徐强,在他心目中,徐强一直是他的榜样。
严师出高徒,徐强带出的5个徒弟都已经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分别荣获“优秀团员”和“生产服务明星”、“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等光荣称号。“一花独放不是春,我期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涌现出更多具备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企业才更有竞争力。”徐强希望年轻工匠能超越自己,让装备制造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二十三年来,徐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实事,一心一意做好事,殚精竭虑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大国工匠、什么是工匠精神,并激励着一大批青年产业工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
相关链接:
大国工匠篇|鞍山劳模田印福:技术能手的励志故事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