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海口青年志愿者在海口西海岸清理垃圾。张俊其摄
记者陈蔷伊
志愿者陈文强到海口演丰镇敬老院慰问,怕老人家牙齿不好,特地买了软糖,老人们很开心。临别时,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拉着陈文强的手轻声说:“阿侬,你来阿婆很高兴,但是阿婆吃不了糖,阿婆有糖尿病。”
陈文强愣住了。怀着“给爱心找到正确出口”愿望,陈文强与伙伴们创建了海口第一个“点单上菜”志愿服务品牌。
如今,每50个海口市民中,就有8名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分类越发精准。
“公益海口”平台显示,目前海口注册志愿者有25万人,占建成区人口比例16%,远超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法律援助、社区服务等各类注册志愿者团队3000多支,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600万小时。
究竟是什么动因,让海口市民对成为志愿者争先恐后?
“双创”为爱心找到出口
在海口邦墩居委会,有一位特殊的“清洁工”每天清晨5时30分开始,持续扫地两小时,四年如一日。这位“清洁工”是海口市社科联主席詹长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带动周边市民。
詹长智的行为,之前很多人不理解。去年7月31日,海口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詹长智没想到,“双创”激活了志愿服务这一池春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每一个海口市民。
“从前有很多人无法理解我的工作,‘双创’后让志愿服务习惯形成,身边很多邻居和亲朋好友都主动要求加入志愿服务。”詹长智说,“双创”带来的最大变化,既有干净、美丽的城市“容颜”的直观感受,更有“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城市爱心带来的温暖,志愿服务意识在增强,文明习惯在养成。
顺手捡个烟头,过马路时搀扶老人,给游客指路,给贫困儿童捐衣,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海口发生。
国庆假期,志愿者徐振伟在海口美兰机场忙得不亦乐乎。他的“红马甲”小腰包里,签字笔、便笺纸、针线包等一应俱全,除了给旅客指路,还能提供一些不时之需。
同样忙碌的,还有一家琼菜系餐厅的老板曾令汉。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他就会站在车多人多的十字路口,劝导文明出行。
在海口,不乏徐振伟、曾令汉这样的志愿者。每逢洪涝、台风,数支民间义务应急救援队,如训练有素的救援力量,出现在受灾现场,跋涉在洪流中,向受灾群众伸出救援之手;在卫生服务、环境保护的一线,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家中,海口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海口志愿者大范围启动于2014年‘威马逊’台风救灾期间。社会秩序恢复后,志愿者的爱心没了去处,‘双创’恰恰提供了一个出口。”海口志愿者带头人之一“龙哥哥”认为。“双创”在改变城市“容颜”的同时,还在改变城市的“心灵”。“双创”,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的同时,增强了“参与感”,逐渐壮大的志愿者服务行动,彰显着海口这座“首善之城”的城市温度。
“双创”一年,海口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超过90%,一年新增实名注册志愿者15万名,比往年提高43.4%;新增志愿服务团体1504个,比往年提高40.2%。
无需等待政府号召、部门发动,海口不同领域的志愿者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无处不在。
基层堡垒让爱心接力传递
海口东部城郊结合处,1.9万人口的博桂社区,是一个基础设施很差的城中村。这里村民房子低矮、破败,到处坑坑洼洼,治安差。
零敲碎打无法改变现状。2015年底,海口要求博桂社区建一个社区志愿服务站。任务就这样压在刚到任的街道工委书记王小雄肩上。
不久,王小雄琢磨出“党员段长”制,把整个城中村划分为3个网格,网格再细分若干段,33个党员按路段包片,党员为每一片村民家庭全天候志愿服务。
党员志愿者进村清垃圾,铲广告,大事小事包揽在了身上。短短3个月,博桂社区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露出红砖的墙被重新粉刷,22面墙上艺术手绘出三角梅、桃花等,既精致又唯美。爱心墙、诗歌汇、爱心超市、道德讲堂等,在街区里一应俱全。
党员志愿者唤醒了村民爱心意识,林诗光和另两户村民无偿拿出自家的土地给村里建文化广场,邓斌拿出自家的房屋改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村民捐助20多万元修整文化戏台……
“一把手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案例比比皆是。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经常以普通志愿者身份,节假日到社区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晚上当夜巡志愿者,上街劝导不文明行为。在市领导带头下,全市党员志愿者坚持每周深入农村、“三无小区”、城市社区,开展环境整治、交通劝导、帮扶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
一年多来,海口3万多名在职党员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各专业党员志愿服务队612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万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万余件,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3万个,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例。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