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望都县恒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养室,河北农业大学的学生在观测培育的莲藕。(陈卫红摄/光明图片)
尽管产业园区建设为产业融合提供了载体,但其建设周期长、成效慢的特点也使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流有些“捉襟见肘”,为企业建立有效的资金“输血”渠道是当前各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光明网记者在农业部网站上看到,2016年9月农业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订了《支持农业现代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12月底,已先期落实各类农业融资项目247亿元,其中已完成贷款投放135.5亿元。承贷主体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平均贷款规模约1亿元。显然“输血”已然在进行中,如何“造血”则是企业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产业融合、平台建设、资本支持甚至尚未被重点提及的产销渠道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的轨迹已不是传统农业的中提升产量、改良品种所能囊括的,农业转型势在必行。
创新延长农产品价值链
转型之路怎么走?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小规模经营以及分散化等特点,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人口在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传统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阻碍。
显然,传统农业已经很难一成不变的发展下去。创联智库(北京)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孙北国认为,农业现代化已经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四个现代化的同步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摒弃陈旧的农业理论。借鉴工业化的创新发展理念,在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前提下,实施规模化经营或是一种新思路
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被作为一个大类重点提及,农业科技的研发、转化、推广以及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等被视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的重要举措,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不得不跨越的“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