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家住广元市苍溪县石马镇老木村迎来一件大喜事,村里的张德安老人办百岁寿宴,十里八乡村民及亲戚共600人前来祝寿,寿宴共摆了60桌。但老人家人却定了一个规矩,不管远近乡邻还是亲戚,每户只收100元礼金,最后所收35700元礼金全部捐给了当地镇政府用于公益事业。
百岁宴,
宾客礼金不能超过100元
4月24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找到张德安老人时,他正和54岁的孙子张申方坐在院子里聊天,对于昨天儿孙操办的生日宴,这么多人前来祝寿,老人说“很开心”、“很满意”。
张申方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老人身体还很好,行动自如,生活中基本不需要特别照顾,但眼睛和耳朵有点不太好了,说话得大声些。
张申方介绍,爷爷生于1918年农历三月,老人一辈子勤俭节约,不喜欢铺张浪费。以前做寿都是家人亲戚一起团聚一下,这次子孙提出要给他办个百岁宴后,老人坚持“不要大操大办”,最后说来说去,老人要求,那要办也可以,所有来宾礼金不得超过100元。
老人排行老六的儿子张平主持操办了这场寿宴,张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自己在广元做生意,遵照父亲的意思,寿宴没有“大操大办”,就请乡邻一起热闹一下,很多人来送礼的时候,我们也一再给他们解释,“最多只能收100,这是老人家定的规矩”。张平说,筹备寿宴的时候跟老人商量把礼金捐给政府做公益事业,老人欣然答应,说“这样子要得”。
张平介绍,寿宴是在镇上的饭馆办的,坐了60桌,共有600多人左右前来参加,除了自家亲戚,十里八乡的乡邻都来了。最后收了35700元礼金,寿宴结束后当场捐给了到场祝寿的镇干部。
五世同堂,
老人一生吃过不少苦
张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现在一大家子共有98人,已经是五世同堂,老人共有7个子女,现在第五辈的玄孙共有5人,最大都10多岁了。
54岁的张平介绍,父亲出生于战乱年代,新中国成立前,他靠做苦力和贩盐为生,一家人过着衣食不保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分配到了原石马乡食品站工作,成为了一名工人。
“刚参加工作时,我每月只有几块钱的工资。”说起以前的生活,张德安有些激动,“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娃儿又多,我上班,老太婆就在生产队挣工分,她吃的苦比我多。”张德安的老伴1999年去世,夫妻俩含辛茹苦将7个子女养大成人,家里的日子也就慢慢地好过起来。
张平介绍,父亲1979年从食品站退休,退休后一直和老伴住在老家,他不喜欢呆在城里,只是偶尔到儿孙处小住。在村里,张德安是个热心人,谁家有事他都愿意出力帮钱,2008年5·12地震之后,他号召家人积极捐款,全家人募集善款5000多元,通过他捐给了当地民政部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