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具有先进的椰子油加工技术和生产设备但生产原料不足,产业小弱散,行业标准滞后
滴滴椰子油如何“榨”成大产业
7月25日,海口润晨食品有限公司销售人员周振明来到海口明珠广场的旅游商店推销椰子油。与老板刚一照面,那长串烂熟于心的推介词就脱口而出了:“可以用来烹饪食物,也可以当护肤品,还有降脂、助消化等保健功能……”老板没等他说完,瞄了一下包装盒,询问价格后马上摇了摇头:“150元一瓶太贵了,有人卖40元一瓶我都没要。”周振明有些尴尬,离开了。市场对椰子油认知度不够,产品鱼龙混杂,行业竞争互相压价,让他感到“下一家估计还这样”。因为同样的场景,他经历了很多次。
海南是闻名遐迩的椰子故乡,有全世界一流的椰子加工生产设备,但相对于椰子汁、椰子糖、椰子粉等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椰子系列产品,椰子油却一直默默无闻。据统计,海南椰子加工产业有100多万从业人员,而其中椰子油产业从业人员不到2000人,占比不足五百分之一,折射出这一新兴产业的毫末之微及广阔的成长空间。
“正所谓柴米油盐,油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把椰子油产业做起来了,将会是海南的一个大产业。”44岁的周振明说,希望有一天,游客来海南旅游,除了买椰子糖、椰子粉,还会很自然地带走几瓶海南生产的椰子油。到那一天,椰子油产业才算迎来了春天。
海南生产的椰子油产品。海南日报记者 罗安明 摄
1
海南仅15家椰子油企业,且规模较小
椰子油产业发展面临“小、弱、散”的突出问题
椰子油是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因其含有丰富的中短链脂肪酸,是世界范围公认的“健康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欧美国家对椰子油的消费量逐年增长,印尼、菲律宾等国,已发展成为椰子油主产地区。据统计,2016年,全球生产椰子油达340多万吨,我国进口椰子油13.3万吨,对进口依赖度高。
我国椰子种植面积约70万亩,90%以上分布在海南。不过,相较于东南亚国家,海南椰子油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年产量仅几千吨,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说,椰子油是近年来活跃在国际市场上的一种重要的特色油脂,市场前景很好,海南作为全国唯一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椰子的地区,应该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发展这一产业。
椰子油的经济价值较高,500ML食用椰子油的售价在80元至320元不等。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和橄榄油一样是一种高档油脂,椰子油还是生产冰淇淋、爆米花、化妆品的一种重要原料,用途广泛。业内人士表示,海南椰子油产业做大做强,完全可以发展成一个百亿级的支柱型产业。
我省椰子加工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有企业400多家,吸纳了100多万从业人员,其中椰子油产业从业人员不到2000人。
海南椰子油产业,是一个刚刚破壳而出的新生物,直到2012年前后,才走出工厂化生产椰子油的第一步。目前,全省仅有正规注册的椰子油生产企业15家,且规模较小,产业发展面临着“小、弱、散”的突出问题。
2
售价竟比正常成本还低
行业标准滞后,监管依据不足,椰子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竞争失序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海南椰子油”,可以找到上百种椰子油产品,售价相差甚远。
“目前市场秩序比较乱,4公斤鲜椰肉才能榨1公斤油,有的商家1公斤初榨椰子油才卖35元,这很明显就是鱼目混珠。”洋浦椰泽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福琼,从事椰子油生产4年,对于海南椰子油产业目前存在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竞争失序等问题十分忧心。他介绍,目前市场上品质高出一等的是初榨椰子油,一些没有任何生产许可的小作坊,用椰蓉、烂椰子生产初榨椰子油,以次充好。还有一些小企业,从国外进口工业用椰子油贴牌销售,扰乱了市场。
在消费者对椰子油了解甚少的情况下,质量参差不齐的椰子油产品流入市场,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同时,行业标准滞后,监管依据不足,也给政府职能部门执法带来难度。2015年,曾有省内一家椰子油企业生产的椰子油产品在三亚销售时,被执法部门以“亚硝酸、亚麻酸超标”的名义,责令作下架处理,后发现执法“依据错误”,此事不了了之。
“没有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市场监管就没有抓手。”海南椰子产业协会秘书长曾建军介绍,目前椰子油产品的名称有冷榨椰子油、生榨椰子油、鲜榨椰子油、初榨椰子油、VCO椰子油、特级冷榨椰子油、特级初榨椰子油,叫法多到让人眼花缭乱,质量优劣难辨,必须尽快制定分类明确的行业标准,加以整顿规范,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才能把市场蛋糕一步步做大。
今年6月26日,食用椰子油系列标准研讨会暨椰子产业发展论坛在洋浦举办,来自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等单位的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制定椰子油、椰子饼粕、油用椰子干的行业标准,为海南椰子油产业的发展,吹来了一股东风。
3
多数椰子油生产企业仍在做粗加工
椰子油的医用价值也很大,应科研开发先行,提升椰子油产品附加值
对许多人而言,椰子油是一个陌生的代名词。其实,海南人食用椰子油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文昌市以及我省中部地区的黎苗村寨,用传统手工方法,榨取椰子毛油的技艺,古已有之。
那么,如何打开眼界,借助现代化、产业化的思维和手段,将椰子油产业打造成海南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是一个亟待给出答案的课题。
海南大学教授白新鹏在海口高新区创立了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开发重点实验室,在他看来,目前海南的椰子油生产企业,大部分做的是粗加工,深加工没有走上轨道。“很多科研数据都表明,除了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椰子油的医用价值很大。”他建议,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一些,关注医学用途椰子油、化妆品用途椰子油,开发更多高端椰子油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海南美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洪奎,经营着文昌的一家椰子油生产企业,最近他正筹备着引进北京、浙江等地的科研人员,在海南成立一个“椰子油药用研究机构”。
“目前椰子油的价值严重被低估。”吕洪奎希望,通过研发推广,让更多人了解椰子油“食药同源”的价值。
4
龙头企业带动,培育椰子油消费市场
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扩大海南椰子油的知名度
消费者认知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椰子油也面临着“油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油中,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大宗油脂,价格大部分不及椰子油的十分之一。除了旅游商店摆放的礼盒装椰子油,海口、三亚的许多超市、商店,难觅椰子油的踪影。
开椰神器的发明人之一曾南春,创办了一家椰子加工的小公司。相对于其他企业以生产椰子油为主业,他把业务核心放在了椰子油的延伸产品——椰油手工皂上。“椰子油作为食用油而言,价格偏贵,需要有一个消费习惯形成的过程,同时我也担心,有朝一日金龙鱼、鲁花等大油企加入行业竞争,我们这些小企业将很快被吞噬。”曾南春认为,相对于椰子油,以椰子油为原料的手工皂等洗浴用品,更容易被市场快速“消化”,风险较小。
“我国刚刚提出国民营养计划,椰子油产业是涉及生命科学的一个潜力产业,应该着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向社会大众普及椰子油的各类用途。”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余序洲表示,政府应出台政策扶持做大一批龙头企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扩大海南椰子油的知名度,培育未来消费市场,将这一特色产业,打造成海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5
配套政策,为企业提供“硬支持”
政府应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打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创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目前,广东、山东等地已经相继成立了一些椰子油生产企业,海南椰子油产业怎样才能不走槟榔产业的老路,避免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吉建邦认为,这几年海南槟榔产业“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其中的经验值得借鉴。一个产业在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的培育,目前椰子油产业的配套政策,尚是一片空白。政府应该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为企业在椰子及其相关加工产品的进出口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海南昂生现代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滕飞,是从大宗油脂“转型”做椰子油的一位创业者。公司成立前3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上,自主掌握了一套椰子油生产技术。“目前我们的业务量不大,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消费群体以年轻人和中年女性居多。”滕飞认为,椰子油产业至少还有一个5年至10年的潜伏期。除了等待政府出台一些优惠政策给予支持,海南椰子油生产企业更应专注于“练好内功”,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产品,这样才能一步步积累下海南造椰子油的信誉和口碑。
6
开放思维,借“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
原料不足是椰子油产业发展的瓶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是优势,海南的椰子油生产企业可走出去进行技术输出
据了解,2009年我省启动“百万亩椰林”工程,椰子种植遍布全岛。不过,近年来随着椰子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椰子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据统计,我省年出产椰子2亿多个,而椰子年需求量在26亿个左右,90%的椰子依靠进口,原料不足是椰子油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瓶颈。
“应该辩证地看待海南的椰子油产业,既看到它的优势,也要看到它的不足。”吉建邦认为,经过20多年的累积,海南的椰子加工技术和生产设备,目前是全世界一流的。东南亚虽然椰子油产业规模大,但生产设备相对落后。海南出产的椰子,目前还不能“喂饱”椰子加工企业,但全国只有海南这一个“椰岛”,海南出产的椰子油产品,具有天然的号召力。海南的椰子油生产企业发展壮大后,可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平台,走出去进行技术输出。
周福琼对此表示赞同,“环南海的东南亚国家,种植了全世界80%的椰子,世界椰子主产区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可以依托洋浦的‘中国—东盟椰子产业园’,借助洋浦保税港区的区位、政策优势,采取‘大进大出’的策略,发展椰子油产业。”他表示,一颗椰子,可以同时是椰汁、椰子油、活性炭的生产原料,采用产业园区模式集中发展椰子加工产业,可以实现原料隔墙供应,大大降低椰子加工原料在岛内往返运输带来的二次物流成本。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为了防止同行“偷学技术”,海南为数不多的椰子油企业,生产车间几乎都“谢绝参观”。这个略带神秘的新兴产业,如何化解眼前难题,抢占新一轮发展机遇,壮大做强,值得期待。
相关链接:
海南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 标本兼治呵护绿水青山
海南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冰激凌、绿豆冰沙上榜
图视|海南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近3年年均增速达40%
海南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全国第六 同比提高7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