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良玲向海口网记者展示街道禁毒办历次组织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团体活动的剪影。墙上贴着“欢迎回家”。
8月11日,海口“康复天使”符良玲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封面人物。据了解,《好人365》专栏由中国文明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和央视网“五网联盟”同步共推,每天在网上讲述一位中国好人的感人故事。
戒毒康复人员,是怎样的一群人?也许在一些人眼里,他们是毒瘾缠身的“瘾君子”,是无法挽救的“失败者”。但在符良玲的眼里,他们只是一群做了“错事”懊悔不已,希望得到众人谅解与平等相待的孩子们。7年来,符良玲把戒毒帮教工作视作自己人生的使命,把戒毒康复人员视作自己一生的亲人,毫无保留地用尽自己的全部爱与关怀作臂膀,敞开怀抱,拥抱每一位不慎“犯错”的孩子“回娘家”。7年来,148名戒毒人员在她的帮教下彻底戒掉毒品,过上了崭新的生活。
看着留言墙上社区工作人员和戒毒康复人员留下的鼓励与感激话语,符良玲露出了笑容。
毅然决然 加入帮教事业
2010年,42岁的符良玲加入海口美兰区海甸街道禁毒办,成为该街道禁毒办一名普通的戒毒帮教人员。此前,符良玲在一家私人企业上班,过着和正常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的宁静生活。是什么原因让42岁的她放弃原本宁静的生活,毅然决然加入到社区戒毒帮教工作中呢?回忆起加入戒毒帮教工作的初衷,符良玲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我爱人死都不怕,我在后方帮教,也是为公安干警们出一份绵薄的力,何乐不为?”符良玲说,自己的爱人是一名普通的公安干警,常年奋战在打击“两抢一盗”、缉毒等工作的一线。作为一名警嫂,符良玲对缉毒民警们与毒贩殊死搏斗的无数英勇事迹并不陌生。“我爱人每一次出去,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他们真的是死都不怕。每次他回来都会给我讲在一线搏斗的惊险场面。看着他身上那些伤疤,我心里揪心的痛,久久难以平复。”
讲到动情处,符良玲的眼角里泛起了泪花。“后来我感受到,对于戒毒人员,仅仅打击是不够的。如果不能感化戒毒康复人员,他们还会走上复吸的老路。”符良玲说,她希望能够通过帮教戒毒人员,为公安战线减轻负担,少一些流血牺牲。“一线公安民警倒下去,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我仅仅是在后方帮教而已,跟他们比起来,又算得上什么呢。”
正是秉持着这股信念,符良玲加入了海甸街道禁毒办,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戒毒帮教工作人员。当年42岁的符良玲也许想不到,加入帮教事业的自己,会在这个岗位上付出7年的年华。
符良玲组织戒毒康复人员观看戒毒康复学习视频。(受访者供图)
压力如山 一度打退堂鼓
然而,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符良玲说,由于之前没接触过帮教工作,接手时才发现压力“重如泰山”。“进禁毒办以后才发现,我们街道是禁毒的一个重灾区,禁毒工作每年考核都垫底。开会总结时,我们街道的名字被写在倒数的‘光荣榜’上。”经过统计,符良玲发现,辖区里当时有数百名戒毒康复人员。“我害怕过。”符良玲告诉海口网记者,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自己一度打起了退堂鼓。“但我爱人耐心地教我如何制定方案、制定目标,把任务落细落小,从点滴做起。看到他的眼神,我顿时无所畏惧。”符良玲笑着说。最后,在爱人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制定了详细的帮教计划。“我就以最小的目标起步,第一年只制定了五个人,后来发现我第一年还是很不错的,超额完成到了十个,翻了一倍。所以第二年就有了信心,第二年我就突破了35个,效果很不错。”
威胁不断 用爱春风化雨
加入禁毒帮教事业,必然不可能一帆风顺。被人辱骂,被威胁,甚至差点被打,对符良玲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然而在面对生死威胁的时刻,她也从未退缩。回忆起两年前去社区戒毒人员小伟(化名)家里拜访的经历时,符良玲仍心有余悸。
两年前小伟刚从戒毒所出来,需要到海甸街道例行尿检、建档。可他却迟迟未出现。综治办工作人员上门通知时还被言语威胁“再去就拿刀砍死。”符良玲听说后决定自己去。第一次去时,小伟的母亲对她开口大骂:“你快滚,我儿子染毒,你们来了只会让邻居看我们笑话。”老人边骂边把符良玲给的宣传材料扔到地上。“当时我一张一张捡起资料站在门口,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站了一个多小时,不知道该干什么。”
第二次去,阿伟的母亲依然骂“你咋还敢来?”。等老人骂完了,符良玲悄悄地将宣传资料塞进了门缝。“起码让他们看一看,我是来帮他们的,不是来害他们的。”
第三次去,符良玲依然一无所获,只听到了威胁:“你这姑娘,怎么又是你啊!再来,我儿子要拿刀砍你了。”“但我不想放弃,他们拒绝我几次,我都想帮助他们,我还要来。”符良玲回忆说。
第四次去,老人终于开门让符良玲进门。“你是好人,但我那染毒的二儿子做不了主,这事我得跟大儿子商量。”符良玲跟老人没谈一会,老人的大儿子回来了。对禁毒办工作人员很抵触的大儿子看到符良玲后情绪激动,大声喊道:“谁让你们来的,你们来干什么?”喊完顺势拿起旁边的凳子要打符良玲。“我只感觉耳朵‘嗡’的一声,当时我已做好被打的准备。”符良玲说,还好当时老人反应快,把符良玲推出门外,不然就免不了被打了。
“虽然很怕,但我心里更为小伟着急,他要是不来尿检、建档,系统录入时间就要过了。”幸好,老人做通了大儿子的工作,三天后,小伟在媳妇和儿子的陪同下,到禁毒办进行尿检和建档。后来,在符良玲的鼓励下,小伟也一点点拾起了信心,一家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担心别人嘲笑家里有“瘾君子”了。
这样的的例子数不胜数。戒毒帮教工作几乎占用了她全部的时间精力。“我在工作当中,即使我一天不吃饭,我不会感觉到累。但是我停下来的时候可能就瘫软了,连站起来都很吃力。”符良玲说,在多年的帮教工作中她发现,康复人员都经历过“拒绝、辱骂、抵抗、放弃抵抗、释放压力、接纳”这些阶段。“刚开始,我给他们做思想动员时,他们不愿意接受,也不愿诉说自己的事,直到触到他们心灵深处,才愿意诉说。”符良玲说,康复人员愿意倾诉,但倾诉的时间点往往是拿不准的,有的可能要苦口婆心从早上说到下午,甚至半夜。这个时候不能被打断,否则就前功尽弃。“吃不上饭是很正常的,回家晚了,都是爱人和孩子帮忙做好饭,家里很多事我都帮不上忙。有时候回到家他们都睡了,有时候只能在电话里‘相见’。”说到这里,这个在康复人员面前时刻坚强,被无数康复人员亲切唤为“玲姐”的符良玲,落下了眼泪。
符良玲向街道禁毒办年轻工作人员讲解戒毒帮教工作。
争分夺秒 “不落下一个人”
符良玲叨念最多的就是“时间不够用了”。现年49岁的她,还有一年就要退休。她告诉海口网记者,希望尽快把社区戒毒帮教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同事,让“渴望进步的青年”有知错改错的余地和自食其力的机会。
2017年5月8日下午,符良玲在给社区戒毒对象做思想工作过程中突发消化道出血,晕倒在办公室,头重重磕在了办公桌上,被同事紧急送往医院。住院第二天,还戴着氧气罩的她依然放不下工作,提前出院了,没有休假也没有去复查。“去医院挂号就要花上半天时间,我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我真的不能休假,现在就在跟时间赛跑。”符良玲说。
谈及退休前的计划,符良玲表示她并没有多想。“我现在能挽救一个算一个,再难我都经历过来了,没什么可怕的了。我们不救他们(戒毒康复人员),他们就没有出路了。我们禁毒办,就是戒毒康复人员的‘娘家’,随时欢迎他们‘回家来’。”符良玲说。
如今,海甸街道所有戒毒康复人员的情况,何时上门,何时尿检,哪个帮教对象近期有什么情绪波动,反映过什么困难,她都如数家珍。在她的努力下,目前海甸街道共成立了48个帮扶小组,帮教成员达到288人,形成了遍布辖区的帮教工作组织网络。
2014年,海甸街道新安社区被海南省禁毒委授予“全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示范单位”,2016年海甸街道禁毒办被推选为“海南十佳禁毒工作先进单位”候选单位。符良玲被评为2015年海口市禁毒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7月被美兰区委、区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16年荣获美兰区“普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在海口市“四最”评选活动中荣获“海口市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2017年6月,符良玲荣登“中国好人榜”。
记者黄晖
(海口网8月11日讯)
相关链接:
海南省戒毒管理局成立5个调研组 系统开展大研讨大行动
符良玲:用心帮扶戒毒人员 用爱净化人心
浙江警方将正在戒毒的“瘾君子”带回 因曾贩毒给他人
禁毒宣传走进海口石山 戒毒人员现身说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