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对接秘密武器升级
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首次与货运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也是航天科工二院25所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在四次保驾“神舟”与“天宫”对接后,升级换代后的二代产品再次护航。
在此次交会对接任务中,天舟一号上的微波雷达相比第一代功勋雷达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设计,体积、重量减少一半,功耗减小三分之一。在成功“塑身”,实现外在美的同时,雷达也积极改进,功能进一步提升。测量、通信功能一体化设计让雷达与应答机从“含情脉脉”变为“深情告白”,通信数据的交互,让雷达可以识别当前应答机的ID,成功实现匹配对接,为后续空间站绕飞对接进行先期演练。
随天宫二号在轨飞行的微波应答机也是第二代新研产品,体积、重量减小至原来的一半,功耗降低至原来的60%,比第一代产品更好用、更可靠。采用的软件加固方法增强了抗单粒子翻转能力,就像为产品搭建了一套自我修复系统,在应对空间高能粒子冲击时,能够及时识别损伤细胞并快速克隆再生,恢复产品正常功能,极大提高了产品的长期可靠性,可适应空间站长时服役要求。此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进一步证明了微波雷达搜索空域大、捕获时间短、测量功能全、测量精度高等技术优势。
“辟地”篇
通天揽月,辟地拓新。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经历“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洗礼和磨炼后,在通往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迈出了跨越性步伐。由九天之上遥望万里河川,历时五余载的科技超越之旅过后,华夏大地升腾而起的改革巨变,引领民族科技站上了全新的历史起点。
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在中国问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C3列控系统成功开发,世界上最长的沙漠戈壁高速公路建设画上句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驶出“中国速度”……中国重型装备技术水平已经由跟踪为主步入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崭新阶段。大国重器,国企当先。凝望这段艰辛曲折的创新之路,企业以“兴国为己任”谱写一页页辉煌篇章。
抢占“制高点”
“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所以我们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自主创新上。”针对全球竞争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企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必然之路,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天然使命。
长期以来,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依赖国外技术进口,很多产品无法自主生产,受制于人。以国产化为目标,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铁建重工)勇担中国铁建做强做优做大工业创效板块的主力军,成功打造了掘进机、特种装备、轨道设备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首台套产品上,企业自主研制开发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创新性、战略性、颠覆性的国内和全球首台套产品,如煤矿斜井双模式TBM、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全球首台护盾式掘锚机等相继问世,其中国产盾构机首次批量出口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世界、为中国填补了产业空白。
中国,织就起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之网。IGBT,被誉为“高铁之芯”。2014年6月,由我国自主研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8英寸IGBT芯片在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下线,预示着高铁拥有了第一颗“中国心”,第一片8英寸晶圆被中国科技馆永久收藏。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功自主开发了高速列车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之一。
创新“独一无二”
从林海雪原到珊瑚蓝洞,从高山草甸到江南水乡,从高原屋脊到热带雨林,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疆域横跨五个时区,拥有最多的生态系统种类。复杂的气候与地形地貌特征,以及高速建设的客观需求,为企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技术创新难题。面对重重挑战,科技创新将何去何从?经过一代代人不懈的克难攻坚,中国大地上接连崛起的“工程奇迹”给出了肯定答案。
2015年12月30日,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全线贯通。作为海南环岛铁路设计方,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必然要克服高温、高湿、强腐蚀等独特的环境影响。
海南环岛高铁针对海岛相对独立、多台风、多雷暴的气候特点以及热带自然环境保护要求,首次展开城际铁路综合景观研究,首次在国内开展“高速铁路车站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缓解技术”研究,电气化系统工程系统解决强台风、强降雨地区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
自成功运营以来,海南西环铁路在环保选线、防台风、防高温高湿、防侵蚀、防雷击等多个方面为中国热带高铁设计积累宝贵经验,也为东南亚乃至全球热带海洋气候建设运营高铁提供了范本。
从沿海潮湿带到沙漠干旱区,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2017年6月25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交建)承建的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阿盟境内)工程项目交工验收会议在阿拉善盟举行,这也预示穿越世界上最长的沙漠戈壁高速公路建设圆满画上了句号。
从地上修路到地下开采,科技创新激发的经济效应仍在持续。2017年6月,中国石化西北油田水窜井组TH10235-TH10281-TH10282经过治理,实现稳定增油,日增油15吨。西北油田以提高采收率为核心目标,攻关研究形成缝洞体识别“三定”技术、调流道改善水驱效果技术等技术系列,意味中国石化“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示范工程获进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