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环境良好的铁炉溪省级湿地公园。记者石中华 摄
近两年来,海口以建设海绵城市为抓手,以城市更新和河长制、湾长制为手段,以“双创”工作为平台,对城镇内以美舍河为代表的31条河流进行整治,对湿地生态竭尽全力地修复和保护,让近海河湖“梅开二度”,使城镇可持续发展有了坚实基础。
②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的珍稀水角。记者石中华 摄
造就原始美丽湿地格局
美好的人文传统,成全了一个生态基因库。海口国土面积2289.09平方公里,湿地就有29093.09公顷,湿地率12.7%。据专家考证,海口有4个湿地类和11个湿地型,是海口骄傲和自豪的本钱。
独特地理位置赋予了海口独特的生态个性和特征,以及无限的生态魅力,海口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全国有红树植物37种,海口独占36种,堪称“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此外,海口还有神秘的火山熔岩地貌,以及儒雅朴实的人文传统和生态智慧。
③那央湿地植被茂密自然景观壮美。记者石中华 摄
历史上,从官方至民间海口都已明白生态和人类是生命共同体的道理。1789年,海口发现有保护红树林的“保林十诫”。1845年三江镇有了官府要求保护红树林的石碑禁令。如今,在那央湿地保护区,新潭村村民小组自立民约,严禁丢弃垃圾、捕鱼等破坏生态的行为,民间自觉在很大程度上让海口的湿地和水生态及生物链安全得以保护和净化,让海口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天然的良好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海口湿地脊椎动物占全国22.23%,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原鸡等6种。湿地维管束植物占全国的20.31%,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水菜花、水蕨和野生稻等3种,以及濒危植物水角。其中,水菜花和水角号称“中国只有海南有,海南只有羊山有”,目前仅见分布于琼北火山熔岩地区。
④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内河流蜿蜒。记者石中华 摄
立法保护湿地生态安全
与其他城市一样,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海口湿地同样出现了被挤压现象,湿地生态功能不断退化和持续萎缩。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后,海口设定的城市发展思路和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实现海口“保湿”的法制化,“让生态在城镇发展中成为人类生命的共同体,用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城市的生命线的高点定位引领海口城镇的发展之路”已成为海口最重要的顶层设计和城市发展方向。
为高位推进湿地修复工作,使城镇“双修”工作高标准,海口专门成立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和《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为从体制上确保湿地永久保护,海口建立了市湿地保护管理局、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四个区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为基本构成的湿地保护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强有力的合力保护制度网格。
立法先行,高位推进,依法治湿。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3月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 2017年7月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同年,审议通过了《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
为让保护湿地在科学合理的轨道上运行,海口组建了以院士为主任委员、多个国内知名湿地专家参与的高规格的“海口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专门邀请著名专家俞孔坚、张明祥教授为海口全市干部作了多次湿地保护讲座,营造了全民保“湿”的良好氛围。
有保护就要有利用,海口建立新型建设模式,吸引社会和国有企业资金强力支撑湿地的建设和保护,葛洲坝、中冶等大型央企、国企都先后参与了海口的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的城乡建设。
⑤金沙湾蜂虎湿地小区飞翔的池鹭。记者石中华 摄
城镇发展湿地保护齐头并进
苦练内功的同时,海口积极学习三亚、厦门等多个城市湿地修复的经验,把“生态修复”、“海绵城市”、“河长制”、“湾长制”、“城市更新”和“五化”点面结合的科学治理措施设定为顶层目标抓手,清晰地推进湿地保护和城镇发展。
鉴于潭丰洋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羊山湿地文化,市委市政府将潭丰洋土整项目部分用地范围调整为规划建设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使得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水菜花、水蕨、野生稻的重要栖息地的近万亩火山熔岩湿地得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理念来统一优化设计,打造成既符合生态要求的示范性土地整理项目,又达到保护湿地资源的目的,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在潭丰洋湿地公园建设中得到体现。
为保护地表水和城镇内的生态环境,海口出台了以河流、排污沟渠、湖库、饮用水源等地表水环境整治和修复为重点,包括污染源治理、截污、河网水系整治的综合城市更新方案,举全市之力对现有河道、沟渠进行疏通、整治;对市区内的美舍河、龙昆沟、海甸溪等31个河湖水域进行清淤,对堤岸和水体进行生态治理;同时,大力宣传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点的修复,达到对面的带动,逐步达到城市面的“海绵”化。
经过近两年的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许多企业从中受益匪浅。高新区把“河长制”作为主要抓手,通过美安科技新城的海绵化改造,大大促进了园区的招商引资发展,现在已有17个项目开工建设。园区中的那内河、荣昆河等正开展海绵化生态修复改造,“栈道景亭,洲岛驳岸,相得益彰;绿植流水,花鸟虫鱼,其乐融融”已不是传说;东寨港保护区重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立法将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的管控范围由原来的5万多亩扩大到12万多亩,水质从5类提升到3类,鸟类已记录到的种类由204种增加至212种,鱼类已记录到的种类由119种增加至160种。
⑥在东寨港保护区内高飞的白眉鸭。记者石中华 摄
生态修复经济效应日益显现
生态修复给周边群众带来的是慕名而来的成倍增量的游客,对周边经济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美舍河是市中心区东部一条河流,不到7个月的时间里,海口在3.5万平方米的垃圾堆填场上建成全国最大的梯田湿地,其中1.4万平方米梯田湿地具有八级净水功能,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5000吨。同时,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引种红树林,是我国首次在城市内河成功种植红树林,既美化了景观,净化了水体,又消除了污染。如今,沿岸居民告别了20年不敢开窗的历史,周边商业圈也随之兴旺,美舍河已成为水体治理示范样板和典范,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的首选地。2017年9月,美舍河成功获批第十七批全国“国家水利风景区”。
⑦在夏塘湿地公园内栖息的大白鹭。记者石中华 摄
实现湿地保护利用与城镇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最终目的,海口利用滨海湿地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白沙门公园、假日海滩生态旅游区,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来拍鸟观鸟和观光旅游。全市湿地农业发展势头走强,秀英区永兴镇的“冯塘绿园”,是一个集羊山湿地、生态农业、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元素融合的乡村生态旅游区,每年给每户村民带来2万多元收入。美兰区三江镇的“鹤舞九湖”,将湿地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旅游片区,每年吸引近5万游人到此旅游观光;全市湿地农业发展势头较好,龙华区龙泉镇涵泳村的千亩荷塘,当地村民依靠荷塘就增加超过1500万元的收入。通过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激活了海口湿地生态旅游市场,给海口湿地保护带来了勃勃生机。
有了良好的生态,城镇就有了重点发展湿地旅游业的把手。海口正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百镇千村工程”,利用羊山地区的古桥、古井、古村落等,打造“羊山湿地生态经济试验示范基地”,形成全域旅游,打造亲近自然的“慢生活”休闲旅游区、红树林特色小镇。
见习记者 李娇珠
(海口网1月16日讯)
相关链接:
与天涯社区一技术员合谋删帖获利 海口一男子被判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