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步来探清水河 浓浓野趣醉游人
①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优良,成为鸟类栖息地。记者石中华 摄
四月的海口,春意盎然。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河边红树长势郁郁葱葱,浅滩小水潭里孕育着不少水生昆虫,一个个树岛通过栈桥和红树林进行串连点缀。走在慢行栈道,穿梭在绿树当中,微风徐来,暗香浮动,远处碧海连天白鹭飞翔,美不胜收。
昔日杂乱荒草地,如今景致错落有致、生机勃勃。这得益于海口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建设,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抓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献礼,2017年2月五源河出海口500米示范段开工,2017年9月五源河湿地公园开建,如今公园景象日新月异,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好评。2017年12月底,五源河更是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成为海口湿地公园“国字号”名片,对外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又一新窗口。
“五源河桥南侧2.8公里即将完工,下周将逐步对市民开放。”4月2日,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承建施工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程想军介绍,五源河桥南侧2.8公里自去年11月份开工,通过铺设慢行道、栽种树木、清理河道等建设,历时5个月的时间,将这一片区打造成了充满浓浓野趣的湿地。
鸟瞰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机勃勃。记者石中华 摄
1 城市生命景观河流的雏形逐渐呈现
“每天早上都会过来跑跑步,呼吸呼吸一下清新空气。”家住附近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几个月的时间五源河湿地公园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变清了,原来杂乱的土地被规划设置成慢行道、空中栈道,红树区等,不仅来的市民多了,连鸟都多了不少。
五源河位于海口市西部,源于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东城村,是海口西北部文体中心区重要景观水系。与市民眼前的美景相比,几个月前,五源河的景象截然不同。当时水利硬化的驳岸缺乏生机,河道生态环境恶化,原生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差。五源河生态性的丧失,导致市民游客亲水体验差,游人稀少。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也是海口最大的本钱。近年,海口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启国家湿地城市创建工作,致力于还水于民、还湿于民。在五源河湿地公园建设中,海口打掉“三面光”,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增加岸线长度;对受到破坏的一些河道,重新按照河流原有的自然面貌进行河道修复;河心沙洲、河岸的水洼及河岸生态空间得到恢复和保留,为水体净化、多种鸟类和水中生物的栖息创造条件,营造出了丰富的生态景观效果。在国内城市河流大多数因为渠化、硬化使得河流失去呼吸功能、丧失生命活力的时候,经过生态修复后的五源河,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一个城市生命景观河流的雏形正在呈现。
五源河湿地公园设计单位北京蒙草生态设计院工作人员杜璇介绍,该示范段红树林树岛建设是整个生态修复的重点。作为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唯一的木本植物,能够起到海岸森林的脊梁作用。他介绍,种植的红树品种均选自海南本地红树种,主要有秋茄、红海榄、桐花树、木榄等,分布在适合红树林生存的五源河出口涨落潮地带,为构建该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五源河在完善生态基底的同时,再叠加步道以及游憩休闲系统,丰富活动场地,建立起一个整体完善的生态休闲体系,增加市民亲水体验。
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摆放的枯木是贝类、螺类重要栖息地。记者石中华 摄
2 特色河岸生态空间犹如生物科普馆
“昆虫旅馆”“生物塔”“枯木”……走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里,这些散落在河岸各处的小小生境结构,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湿地景观,让人有种走入生物科普馆的错觉。
这种利用多层、多结构、多单元、多空隙原理,在不同层次、不同小单元立体种植多种植物,形成植物立体空间,为蜜蜂、胡蜂、甲虫等昆虫提供庇护生境及营巢生境的建筑,既给昆虫打造了一个舒适的房间,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改善五源河的湿地生态,又结合景观美学造型独特有趣,已经成为了公园的“网红”。
③五源河桥下修建好的透水路面。记者石中华 摄
在五源河桥南侧2.8公里示范段,设计团队对坡面地形采用“S”型处理,不仅可以缓冲地表径流,净化坡面径流,促进下渗,同时还能做到干湿分区,营造多种生境。“五源河湿地公园建设中突出的亮点就是利用生态节水地形的塑造,形成了各种动物、昆虫的生境,从而达到修复、保护、丰富生态系统的目的。”杜璇说。
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岸生态空间,城市小微湿地的设计是海口湿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举措。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常务理事袁兴中说,除了河岸生态修复,在整个河流滨水空间里面,还设计和建设若干小微湿地,包括滨水空间的雨水花园、雨水储留湿地、树池洼地、生物沟、生物洼地等。散布在河岸边上的这些不起眼的小水塘、小洼地,在袁兴中教授眼中发挥着大作用。“小微湿地功能多样,除了雨洪管理、污水净化、营造生境外,在不降雨或者干旱季节,这些小微湿地还能起到微气候调节作用。”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岸生态空间雏形正在形成,从岸上看下去,视线穿过高大的行道树、大叶油草草坪、低矮的灌木、红树,再过渡到河水,形成了一个自然缓坡的生态缓冲空间。“这个缓冲带增大了陆地和水体之间的生态界面,保障了这个生态缓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袁兴中说。
②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人工修建的生物塔。记者石中华 摄
3 天然湿地植物花园充满浓浓野趣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拥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浅海水域、沙石海滩、永久性河流、洪泛湿地、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水库、水产养殖场等8个湿地型。
多样的湿地类型、周围茂密的林灌丛以及充沛的水源,构成了类型丰富、结构复杂的自然生境,保护了该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五源河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去年10月份,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更是发现有水蕨自然分布。
“在一个二百多万人口的都市区河流内还存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水蕨,非常罕见。”水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号称“中国只有海南有,海南只有羊山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正如袁兴中教授所言,这些珍稀濒危特有物种能够在高度人工化的都市区存在,不仅证明了五源河通过生态修复手段生命活力得到了恢复,也说明了这条河流的珍贵。
根据《海南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2)的记录,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96科、318属、427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8属、10种,被子植物89科、310属、417种。目前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源植物233种,其中包含即可食用又可药用的21种。规划区内有5种植物已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等珍稀濒危保护名录中,其中水蕨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卤蕨、桑寄生、见血封喉、秋枫为省级保护植物。可以说,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海南水生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湿地植物花园。
据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介绍,与其他公园相比,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最大程度尊重自然,在建设过程中人工化痕迹较少。特别是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根据河岸生态特点配置一些草本植物和小灌木,同时充分发挥河岸土壤种子库的作用,让那些自然分布的河岸植物能够萌发和生长起来,充满浓浓野趣和原生态。
记者 龙易强
(海口网4月4日讯)
相关链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