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丰洋湿地成熟的水稻绘成金黄的“色块”。 石中华摄
淡水泉、河流、沼泽、湖泊、水稻田、池塘……在海口的郊野,羊山湿地因其纯净的野外水系,丰美的水草,古老的火山石,深厚的文化积淀,得到了湿地爱好者的青睐。同样,作为海口市重要火山熔岩湿地的羊山湿地,其独特的湿地类型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成为海口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绿色屏障,被誉为“海口之肺”和“海口之肾”。
继11月25日播出上集《神奇的海湾》后,11月28日,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继续播出下集《羊山探奇》,关注海口羊山地区造型各异的古井、独特的火山民居文化和类型多样的湿地,展示了琼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丰厚的历史传承以及人类与湿地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
羊山湿地沙坡水库景色旖旎。 石中华 摄
“海口湿地博物馆”湿地类型丰富
在羊山地区的昌旺溪内,常年盛开着国家二级保护濒危野生植物、形成飘动着的独特“花河”景观,绝对能够让人叹为观止。水菜花,这个号称“中国只有海南有、海南只有羊山有”的水生草本植物,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水生植物,对水质的洁净度和清晰度要求很高,有“水质监测员”美称。
调查表明,羊山湿地是海南水生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多样化的湿地类型和洁净的水源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湿地植物花园,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其中有水生植物32科47属62种,包含水蕨、水菜花和野生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水生植物。
羊山湿地沙坡水库色彩亮丽的马樱丹。石中华 摄
羊山地区动物种类也极其丰富,有野生脊椎动物178种,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蟒蛇,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原鸡等21种;无脊椎动物有蜻蜓6科23属32种。在羊山水库和玉龙泉观察到白腹小蟌,该物种自1931年以后在海南一直没有记录,反映了羊山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海口羊山地区独特的气候及地形地貌,孕育了独特而多样的湿地类型,羊山湿地的保护价值巨大。”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传教育专家卢刚告诉记者,羊山地区降雨量充沛,地下水补给较为丰富,泉眼密布,加上羊山地区发育良好的火山熔岩湿地和湿地交混的热带森林,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海口市主要内河的发源地和重要水源涵养地。流经海口城区的美舍河、响水河和五源河,这三条主要内河都源自羊山湿地。
羊山湿地内美丽的水菜花。石中华 摄
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资料,羊山地区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7个湿地型。其中,包括淡水泉、河流、洪泛区、沼泽、湖泊、水稻田、池塘、水库等湿地类型,堪称“海口湿地博物馆”。
“文化遗产综合体”闪耀羊山智慧
“羊山”地区主要为由新生代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山岩台地,大部分地区土层浅薄,地面石砾分布普遍,地下水位低,土壤透水性强,河流、水田稀少,为典型的缺水地区。所以,在羊山地区有火山地区奇特的婚俗——“数缸订婚”,在当地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不嫁金,不嫁银,檐下缸多就成亲”。
11月28日央视播出的《羊山探奇》节目中,53级台阶的永兴镇“四眼井”、现存人工开挖最深的遵谭镇古井,以及被誉为冠绝海南的第一大井石山镇迈宝仙井,各种造型独特、深浅不一的水井,弥补了火山熔岩地区干旱缺水的困扰……在海口210多口具有文物价值的古井中,羊山地区的数量十分可观,是缺水的羊山地区人民的智慧成果。
“今天看到的羊山地区这种湿地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热带滨海区域火山熔岩地区的自然——文化遗产综合体,闪耀着生态智慧光芒,我们将此称为‘羊山生态智慧’。”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羊山区域这种特定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条件下,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之紧密相联,其聚落格局、建筑材料、种植方式、物种选择、水资源利用方式等,呈现出与火山熔岩自然环境的高度适应,形成一个协同进化体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羊山,除了遍布在羊山地区的水井外,还有号称海南都江堰的旧沟、新沟古水利工程,富有生态智慧拦蓄水结构的火山石蛇桥,有冬暖夏凉的火山石民居及院落,有迎水面呈鱼嘴状结构的五孔尖墩石桥等。这些独特的文化就像一扇窗,展示着琼北地区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和丰厚的历史传承,也展示着羊山人民朴实的生存智慧和悠久的生态文明。
这是火山与湿地的故事,亦是人类与湿地和谐共处的美丽篇章。
“稻田与湿地邂逅”田园文化独特
水漫为洋,水退为田,这是羊山湿地特有的“田洋”文化。
“羊山地区既满布区域性、大面积、多类型的湿地,又拥有海口周边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共同构成了水陆结合的立体生态系统,这在海南并不多见,是海南的一块天然财富。”卢刚介绍,羊山湿地的形成与海口羊山地区的火山熔岩地貌有密切的关系,“火山”与“湿地”的融合是一种特殊的视觉体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目前,羊山湿地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未经开发的“原生态”状态,水草丰茂、水体清澈,湿地边上有极具本土特色的公庙和古色古香的村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如,散落在稻田、沼泽生态系统中的火山石,既是鱼类、底栖动物喜栖场所,也是鸟类重要的停歇点以及捕食场所,因上面长有苔藓,又是昆虫等群聚的地方,这些苔藓、昆虫、鱼、鸟构成简单的食物链、食物网,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羊山湿地内生长的水蕨。石中华 摄
尤其独特的是,火山石间露出的淡水泉形成涓涓细流,滋润着野生荔枝群落和热带林,“野生”荔枝林和村落周边的茂密植被与湿地水乳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热带林——火山涌泉——河溪——沼泽湿地复合体”“野生荔枝林——热带林——淡水泉——草本沼泽复合型火山熔岩湿地”。
淡水泉出露、漫溢、汇流、聚集,形成一个个看似在空间上离散,实际上具有水文功能联系的湿地与大面积稻田镶嵌交混,在其间热带林岛状分布,形成具有独特风貌的“田洋”这一热带特色湿地。
“湿地样板管理区”保护生态家园
“羊山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别适宜动植物生长。”卢刚告诉记者,羊山湿地的价值非常高,它是海口主要的内河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海口市南部重要生态屏障、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及生命乐园、火山熔岩湿地自然——文化遗产综合体和海口地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的自然密码。目前,羊山湿地来自外界的干扰较多,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湿地功能的缺失,如保护不当,湿地生态系统很容易遭到破坏。
如何从全市层面将羊山湿地保护起来?《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明确 ,海口将把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划分为三个一级区,即水源涵养与蓄洪生态功能区、火山台地湿地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湿地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生态功能区;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全面提高羊山湿地保护、管理和综合利用水平,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优化湿地人居环境、培育湿地生态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发展与湿地保护双赢。
《海口市羊山湿地保护修复专题调研报告》指出,拟建的羊山多用途湿地管理区的保护对象为羊山火山熔岩湿地自然——文化遗产综合体、羊山湿地的水文与水环境和羊山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及其生境。其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洪水调蓄、土壤保持,辅助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提供农林产品、满足原住民居住需要的人居保障功能。
据了解,羊山湿地的规划以持续改善羊山湿地生态质量、建设美丽羊山为总体目标,以湿地保护、湿地恢复、湿地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通过实施一批重点湿地生态工程,使羊山湿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羊山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得到修复。同时,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通过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以及加强湿地监测、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羊山湿地保护、管理和综合利用水平,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优化湿地人居环境,培育湿地生态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发展与湿地保护双赢,使羊山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进入有序的良性循环,实现羊山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建成中国多用途湿地管理区的示范样板。
羊山湿地总面积约370平方公里
大约一万年前,琼北地区完成最后一次火山爆发,地下熔岩喷涌而出,滚烫的熔浆在地上蔓延,在翻滚、冷却、凝固后,形成了南部火山熔岩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羊山地区。目前,羊山北临海口市区,南至海口新坡镇,东起海口市龙塘镇,西至海口市石山镇,包括羊山水库、沙坡水库、白水塘、那央湿地、响水河等众多湿地,其中羊山湿地的总面积约370平方公里。
相关链接:
海口羊山湿地登上央视《地理中国》
水净山青花正好 化作屏障护椰城——静看羊山湿地
组图:海口新坡羊山湿地美如画 古村新风迎客来
保护羊山湿地 建设生态海口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