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定规 垃圾分类有了法律保障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对一座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意义重大。海口做好顶层设计,设立试点小区和试点街道,加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步伐,并专门立法,为生活垃圾的分类提供法律保障。
公交站旁设置有“干垃圾”“湿垃圾”标志的垃圾箱,便于市民分类投放。李天平 摄
从2015年起,海口陆续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西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源头出发,全程跟踪,以确保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落到实处。
“2017年,我们在全市131个试点小区投放182个干垃圾厢,委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对干垃圾厢的干垃圾从源头收集。”刘晓华介绍,回收企业建立了资源回收微信公众号,小区居民通过注册、完善信息、呼叫回收、垃圾分类奖励等环节,完成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的分类收运处置。
去年下半年,海口市确定秀英区海秀街道、龙华区滨海街道、琼山区凤翔街道、美兰区和平南街道作为四个试点街道。同时,启动考评机制,从同年11月1日起,每月对垃圾分类成员单位、试点街道开展垃圾分类进行专项考核。
作为全国首批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海口去年出台了《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制定了《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及《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指南》《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市直单位考评办法》《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区级考评办法》等配套标准和措施,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供法律保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