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限塑”升级“禁塑” 痛点如何解除
海南将建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保障替代产品生产
“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然而这样一时的方便带来的却是长久的危害。”这是网络上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除了在使用过程中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塑料的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这样就意味着废弃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今年,海南的“禁塑令”来了!2月1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海南禁塑工作全面启动。海南出台“禁塑令”,是加强塑料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必要工作,也是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农贸市场、大型超市,了解海口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并采访了生态环保专业人士解读海南“禁塑令”。
夜市摊主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套在碗上避免清洗。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限塑”“禁塑”有啥不同
自2008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限塑令”,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海南根据国家要求,2008年10月起全岛进入“限塑”阶段。但由于消费习惯、生产成本等原因,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消耗量和使用量形势并不乐观。
“‘限塑’对大型商超有明显效果,近年来大型商超塑料袋的使用量约降低三分之二,但对于农贸市场作用不大。”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环境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张静介绍。
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的志愿者将塑料垃圾装入矿泉水瓶做成“塑料砖”,制成座椅等用品再利用。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那么,“限塑”和“禁塑”工作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限塑’,就是尽量采取一些经济手段和措施来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我们这一次强调的是禁止,当然我们这个‘禁’不是说对所有的塑料制品都‘禁’,而是要体现先易后难。首先是对列入名录的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这就是‘禁’和‘限’的区别。”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禁塑令”总结了国内和世界各国“限塑”的经验教训,并进行了系统性谋划和部署,其中涉及到政策体系出台、标准制定、替代产品供给、闭环执法、社会宣传等多方面内容。
《方案》提出,海南将分行业分类别稳步推进全面禁塑。2019年底前,建立健全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性法规及标准体系,完善监管和执法体系,形成替代产品供给能力。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试行)》的塑料制品。未来,海南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禁塑”、有效防治“白色污染”的省份,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