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臭水沟”变美丽河 景美民乐鸭尾溪
8月4日下午,俯瞰蝶变后景色秀丽的鸭尾溪。见习记者 陈长宇 摄
曾经“臭”名在外,是一条蜿蜒流淌在城区内的“臭水沟”,多年来,人们路过往往掩鼻匆匆而去。同样还是那条河,如今的模样却令人刮目相看。走近一瞧,映入眼帘的是清水畅流、碧波荡漾的景象,沿河延伸的是美丽的带状湿地生态公园,迅速蝶变成了“网红河”,这就是海口鸭尾溪。
今天,让我们走进鸭尾溪,解开昔日“臭水沟”蝶变成生态公园的密码,从这条河重新出发,以除臭去污、建滨水公园、为鸟“筑”家、常态管理关键词梳理蝶变四重奏,共同探寻众多中小型城市内河治理的新模式,以咬定绿水青山不放松的恒心为墨,久久为功齐心书写海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除臭去污:“臭水沟”变城市亲水景观河
说起鸭尾溪的历史,家住河畔的市民黄文海最深的印象是“臭”。尤其是起风的时候,一家人感受到的不是清凉,而是无处可逃的难闻味道。
坐落在海口海甸岛的鸭尾溪,全长2300米,向东和南渡江相连,西接海甸五西路排洪沟,河两岸分布众多单位、住宅小区。多年来,由于“臭”名远播,这条河成为百姓心中的“闹心河”“糟心地”,一度也是居民投诉最多的黑臭水体之一。
“水体黑臭,根子在岸上。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发现,导致鸭尾溪黑臭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扩张与发展,两岸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超出市政管网承载能力,污水溢入鸭尾溪,导致水质变差,河道淤积,水体自净能力缺失。”鸭尾溪治理企业葛洲坝(海口)水环境治理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黎明介绍。
位于鸭尾溪湿地公园旁的污水处理站。陈长宇 摄
除臭去污,还清水于民。2016年6月,海口正式打响鸭尾溪水体治理攻坚战,统筹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清淤、活水畅流、生态修复、园林提升等举措,不除黑臭不罢休。据张黎明介绍,经过对周边管网多次系统性地彻底排查,对原错接、乱接等行为进行整改,解决污水通过部分雨水排口直排入河的问题,从源头消除污染。
针对鸭尾溪的内源污染,海口对鸭尾溪开展清淤疏浚工作,清除河道受污染底泥17万立方米,安装完成曝气设备、生物毯等水体生态修复设施并投入使用,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水中污染物,实现水体净化和自净能力的恢复;结合鸭尾溪水体特征,建立相对完善的污水截流与污水收集系统,新建污水管道1210米,在加快新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利用河道两侧现有的空地布置临时净水站2座,达标排放的水既实现了循环利用,又实现了对鸭尾溪的生态补水。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鸭尾溪水质明显改善,根据市生态环境部门公布的水质监测结果,从2018年3月至今,鸭尾溪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V类水标准。对此,家住河畔的黄文海表示,“水清了,也不臭了,我们家天天也敢开窗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