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旅游产业升级中步入窘境
传统农家乐能否玩得更“嗨”?
农家乐曾经十分火爆。李幸璜 摄
每逢周末,城市里的人们总喜欢驱车来到乡村,吃一顿农家乐,品一品田园风情。然而记者日前走访一些乡村农家乐,发现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些昔日人头攒动的农家乐已经风光不再甚至人去楼空了。
盛极一时的农家乐到底怎么了?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市民、农家乐经营者和旅游专家,试图探寻在这场产业升级的追逐中,农家乐应何去何从?
农家乐的发展窘境
同质化、服务跟不上导致门庭冷落
品尝农家饭菜,呼吸乡村新鲜空气,感受满目翠绿的田园风情,是不少市民的周末选择。“周末总想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周边游玩,乡村农家乐是一个好去处,但如今,也没什么新鲜感了。”海口市民符雅玲说。
离海口一个小时车程的琼海是典型的周边游人气目的地。前些年,乡村旅游兴起后,当地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田野炊烟”“多文人家”“草根三味”“乡愁味道”等一批农家乐,凭借着乡村特色旅游餐饮承载着人们的乡村旅游需求。
2014年4月开张的“草根三味” 位于塔洋镇鱼良村,曾是备受人们追捧的乡村农家乐,塔洋炒粉、炖猪脚以及由九吉刺、胡椒根、牛大力作为主打“三味”的菜品,使得这里在周末及节假日生意火爆。
日前,海南日报记者驱车再次前往“草根三味”时,这里却已大门紧闭,空无一人,庭院内的餐桌椅和包厢也已积了灰尘。“已经关门两个多月了。”路过的村民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大约两三年前,前来吃饭的游客就慢慢少了,生意大不如前。
一个庭院、几张餐桌、几道农家特色菜,农家乐门槛低、复制性强的特点,使得城市周边的农村都搞起来农家乐,并且各个农家乐似乎差别不大。
“新鲜蔬菜、时令瓜果、家养鸡鸭、粗粮饭等农家味,现在海口市区也出现了许多主打本地农家菜色的琼菜馆,没必要再跑到乡村去了。况且有些农家乐的卫生、服务也跟不上,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有回头客。”符雅玲说。
节假日,许多游客在农家乐用餐。张杰 摄
游客都去哪儿了?
有特色、有得玩、待得住的仍拥有高人气
游客是否真的不去乡村了?“家人或朋友一起自驾到乡村,绝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已。” 在美食专栏作者、资深餐饮文化与品牌顾问李子看来,去乡村,除了“有得吃”,人们更希望“有得玩”“待得住”。
周末,在博鳌镇沙美村,“沙美渔人”风情餐厅老板王小艾忙着招呼客人。大学毕业后,她曾在三亚一家五星级酒店做前台接待。家乡沙美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王小艾回到了村里,将自家房子改造成餐厅,主打海鲜特色。沙美内海的原生态鱼虾蟹和自家养殖的鸡鸭鹅等,都成为游客喜爱的菜品。“暑假除了家庭游客外,同学聚餐也很多。”王小艾说。
李子认为,特色菜品以及环境、服务等只是农家乐需要练好的内功,真正吸引游客的,在于是否有独特的体验,满足人们的综合需求。
在沙美村,游客除了享用当地特色美味,徜徉于清新的田园风情之外,还能在村里的内湖抓鱼捡螺,找家民宿入住,度过悠闲惬意的周末。
同样拥有高人气的,还有海口市演丰镇的红树林连理枝渔家乐。在这里,人们能品尝到红树林咸水鸭等各种海产品的鲜美,还能体验漫游乡村、赶海捕鱼、制作连理糕、动手腌咸鸭蛋、瓦片烧烤等活动。“有时候一天都不够玩,就在民宿住下了。”有游客说。
“对症下药”谋转型
改变乡村观光游模式,打磨度假游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景区化改造,我省乡村旅游蔚然成风。本地散客和自驾游客成为乡村旅游的主体,农家乐便应运而生,形成热潮。
但在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看来,一些农家乐在发展热潮之中逐渐变调了。当某个乡村旅游点和农家乐成为人们青睐的地方时,一些旅行社“寻味而来”,带领大批的团队游客走进乡村,走进农家乐,使得原本应返璞归真的乡村和农家乐受到旅行社传统观光游和价格模式“感染”,导致价格虚高、菜品粗糙,甚至为了接待客流,摆上了塑料凳、支起了杂货摊。变了味的乡村,自然也“劝退”了许多追寻乡愁和田园气息的散客。
“这很值得我们反思。乡村游和农家乐就是从大城市周边兴起的城郊休闲,是人们休闲和度假的需要,绝不能用观光游的方法做乡村旅游。”王健生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初级产品,而随着旅游市场和游客需求的变化,乡村旅游将向乡村休闲、乡村度假发展。乡村休闲追求的是乡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氛围,而乡村度假则需要齐全的度假设施和配套设施,届时,当乡村吃、住、玩、娱等业态逐渐成型成势,农家乐就不再是乡村的单一产品,或将与其他业态相辅相成。
“我们也希望村里能够有更多的项目和产品,能够更好地留住客人,带动消费。”王小艾说。
相关链接:
海南澄迈将拓宽消费扶贫模式 探索打造扶贫体验馆、爱心农家乐
美食+美景!陵水红角岭农家乐受市民游客青睐
采摘观光游带火农家乐 海南保亭:红毛丹产业销旅结合增效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