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遗珍
大明风
1998年以来,海南省文物局协同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队,先后10余次对西沙群岛进行水下考古,出水一大批极具历史价值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北礁3号沉船遗址考古采集标本内容丰富,尤以明代青花瓷最具代表性。此遗址发现的瓷器器形主要有碗、盘、罐、碟等。绘制花纹有山水、花卉、瑞兽、人物等。瓷器底款和出水钱币,跨越明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嘉靖等年代。其中,永乐和宣德年间瓷器数量极大,但完整器很少。永乐通宝钱全为麻绳串连,品相完美如初,排列有序,没有磨损痕迹,应为未经市场流通的官府库钱。这也充分说明,永乐年款瓷器和钱币,应为郑和下西洋时,船队遇险船只的遗存。
昭前裕后的航海壮举
大明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己卯(7月11日),中华民族永远值得骄傲的一天。
这一天,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下西洋海上壮举。至明宣德八年(1433年)最后一次海外贸易,历时28年,先后7次横跨太平洋、印度洋,扬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马欢,郑和下西洋的随行人员。因通晓阿拉伯语,以通事(翻译)身份,先后3次陪同郑和下西洋,访问过亚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极具历史价值的《瀛涯胜览》中写到:“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经涉洪涛
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马欢把西沙群岛所见岛屿描绘成“青螺”,非常形象地给这些岛屿平添了很多诗意。明代李荟在1402年所绘《混一疆里万代国都之图》中,把南海从东北向西南依次标绘有“石塘”、“长”、“石塘”。在这里,前一个石塘则指东沙群岛,长沙指西沙群岛,后一个石塘则指南沙群岛。古时所说“千里长沙”泛指西沙群岛,“万里石塘”则概称南沙。
西沙海域暗礁潜伏,浅滩横流。船队经过,稍有不慎,就会触礁沉没,或遇滩搁浅。因此,西沙海域古代沉船甚多。
(编辑:陈樱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