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曲艺
闽南语系剧种路在何方?  “台湾经验”或可借鉴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 耿 时间:2011-12-12 16:59:03 星期一

歌仔戏《邵江海》选段“六月雪”。歌仔戏以流传在福建、台湾的闽南民间音乐“歌仔”为基础,吸收车鼓、采茶等闽南民间歌舞形成并发展。它是我国三百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根在大陆而形成于台湾,由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作和培育的地方剧种。

白字戏《金叶菊》选段“陷驿”。白字戏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盛行于惠海陆、潮汕和港澳等闽南语系地域。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诸多闽南语系剧种不可谓内容不丰富,表演样式不可谓不匠心独具,艺术之美更是动人心魄,然而,除了个别地区的个别剧种发展得较为繁荣之外(如台湾的歌仔戏),其余的基本上都面临生存空间狭小,难以吸引年轻观众等颇多困境。这些剧种的发展前景,引起民间和学界的普遍关注。

  台北木偶剧团带来布袋戏《奇遇良缘》选段,细腻、精致的表演给人以与传统木偶戏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厦门歌仔戏团献上的《邵江海》选段“六月雪”,女主角一袭白衣连着白色的水袖,加上悲切的配乐,一出场一举手就营造出哀怨的氛围;泉州市木偶剧团的提线木偶戏《小沙弥下山》片段,更是把“小沙弥”跌跌撞撞,吃尽苦头的精妙步态表演得活泼诙谐,叫人叹为观止……11月28日晚在省歌舞剧院举办的“闽南语系剧种戏曲集锦展演”,着实让椰城的观众大饱眼福。

  诸多闽南语系剧种不可谓内容不丰富,表演样式不可谓不匠心独具,艺术之美更是动人心魄,然而,除了个别地区的个别剧种发展得较为繁荣之外(如台湾的歌仔戏),其余的基本上都面临生存空间狭小,难以吸引年轻观众等颇多困境。这些剧种的生存和前景,已经引起民间和学界的普遍关注。

  拿什么来吸引年轻人?

  在“闽南语系剧种研讨活动”期间,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蔡欣欣曾向与会代表展示了这样一段视频:台湾明华园歌仔戏团的“奇炫”《白蛇传》演出现场,几千名观众身穿雨衣凝神观看。原来,为了制造逼真的效果,“水漫金山”一场以飘扬的白布表现洪水,上空则通过洒水来表示大雨滂沱,同时辅以玄幻的蓝、绿等颜色的光柱,场面效果如梦如真,极其震撼。

  “台湾的戏曲在表演形式上做了很多尝试和创新,譬如台北木偶剧团在《秦琼倒铜旗》中,就有人偶同台演出的、跨界结合的创意。形式的创新吸引了年轻一代走进剧场,接受舞台戏剧的表现方式。”蔡欣欣对记者说。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并不是所有剧种都像台湾歌仔戏这么幸运,琼剧等其他闽南语系剧种就面临着观众后继无人的窘境。

  海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谢成驹多年调查发现,琼剧的市场主要在民间的“公期”(即庙会)和乡村的“民俗喜庆”活动中,琼剧观众中约90%为中老年人,且绝大多数为农村观众。尽管生长在乡下的海南年轻人在小时候都去过“公期”剧场,但鲜有人完整地看过一台戏,原因是他们不是主动前往,而是被父母带去的,多数孩子到剧场也是为了好玩,不是为了看戏。

  在近年电视和电影作品充斥娱乐市场的情况下,海南年轻人的眼球更是很难落在琼剧身上,除非有一些特别的和现代的元素加入琼剧当中,就像台湾的歌仔戏一样,否则很难吸引年轻人。

  据蔡欣欣教授介绍,台湾的剧团都是民营性质的,创作和演出不受政府管制,也没有“主旋律”的说法,戏剧市场有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而且,剧团是家族式的,但完全按商业规律运作,像明华园,不但进行企业化行销,而且家族中有新人参与管理,这就不难找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台湾戏剧的生存经验,或许可以成为其他剧种的“他山之石”。

(编辑:陈思达)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