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藏书是乐趣无穷
上世纪的小人书摊
在刚结束不久的中国嘉德今年秋季拍卖会上,季羡林儿子拍卖其父亲藏书,成交额超过一千六百多万元,成交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八,这不仅震动了藏书界,也让一般民众对藏书提高了兴趣,对于普通藏书者,着实也触动了一把。
有人说,藏书是一种雅好,一种美事,只有在生活优裕,文风鼎盛,鸿儒硕彦荟萃的地方,才有所谓藏书。这话把藏书说得过于高深夸大,实际上,是文人,都爱藏书,不在于生活是否优裕,文风是否鼎盛。我真正藏书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历史虽短,但存积了藏书“六字”真言,愿与藏书者交流。
精与钻
说起来,我的藏书兴致,由著名学者余秋雨引起。1970年代中期,我有了正式工作后,陆陆续续有了一些书,但都不是有意识收藏,只因为爱看书而到书店买了一些,向别人要了一些。1990年代,我又去余秋雨先生在合肥的琥珀山庄寓所看望,发现房间里并没有多少家具,只有一排排书橱十分醒目。我对一个家庭里有这么多书橱感到惊讶,也是这个时候,余秋雨先生对我讲了他的藏书爱好,他还签名送给了我一本他的新著《文明的碎片》。在说到藏书时,他讲到了藏书要精不要滥。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真正意义的藏书。
藏书要“精”,这确是至理名言。现在书籍繁多,如果要收藏书,那实在容易不过,但要选择有收藏价值的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什么样的书才是有收藏价值的书,这没有统一标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以我那时的标准,一是名著,二是古书,三是禁书,四是市场上稀有的书。实际上,这个标准现在看还是浅薄了。至今,藏书界对什么样的书可值得收藏仍没有统一标准,许多人收藏书是跟着市场走,以拍卖价格为风向标,但无论文人还是投资者,藏书要精选,这是大家认可的。
藏书要“钻”,这就是要钻研,要舍得花功夫。世上书太多,名著也多,但并不都值得收藏,道理很简单,名著印刷量必然大,收藏不见得都有价值,而且你也没能力买这么多,藏得下这么多。而同样是一本名人的书,有名人的签名、印章或批改,这本书就与同版本印刷的书不一样,就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了。如拍卖的季羡林的藏书,其中有的书在市场上也能买到,价格一般,但正因为这些拍卖的书有了季羡林的签名或印章,因而价格抬升,收藏有了价值。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名人签名的书不容易,因此,我们收藏这样的书,就得早有准备,要钻研下功夫。比如,1990年代我去上海参加一个文学颁奖会,事先我并不确定能见到巴金大师,但我还是准备了他的名著《家》带在身上,“以防万一”。在上海期间,老作家陈登科突然要去拜访巴金,而且指名要我陪同。就这样,我见到了我崇敬的巴老,带去的《家》也让巴金签上了名。
(编辑:陈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