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美榔双塔留下的历史谜团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明卿 时间:2012-02-09 10:41:25 星期四

  

    位于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美榔村东南的美榔双塔(俗称美榔姐妹塔),以其历史悠久、雕刻艺术精巧细致而闻名于世,实为琼州石塔中的珍品。虽经800多年风雨侵蚀,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但双塔主体建筑却没有毁坏,实属国内罕见。但由于史书记载寥寥,众口纷纭,令美榔双塔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难识其庐山真面目。为了正本清源,本文作者近五年来一直在收集资料,寻访相关人士,对其疑团认真考证,从双塔建筑时间、墓葬、实物、专家论点等方面挖掘证据,初步揭开美榔双塔的关键性秘密。  

  位于澄迈县金江镇美榔村的美榔双塔,亦称姐妹塔,始建于宋朝,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历经800多年风雨,美榔双塔仍岿然耸立,保存完好,风姿依旧。双塔数十尊浮雕刻工精巧细致,石刻浮雕栩栩如生,堪称石塔中杰出的艺术珍品。尤其是双塔通体的建筑材料系采用琼北火山地区的玄武岩,建筑工艺系采用榫眼凹凸相接,条石干摆叠码不粘合的独特方式,堪称一绝。但由于有关美榔双塔和辑瑞庵的文字记载寥寥无几,巍然屹立的双塔似乎隐藏着许多令人不解之谜。

 

相关链接:

海南民间绝艺:土法佳酿 香溢古宅
[原创] 黎族文化:神秘槟榔谷 [组图]
黎族辟邪文化之二:黎族辟邪恶文化产生之原因
黎族辟邪文化之一:黎族辟邪文化概念
《黎族织锦研究》: 不可绕过的文化遗产
蒋定之:海南支持农垦跻身全球橡胶业领军地位

 


  据载,此塔相传为南宋乡人陈道叙出资为纪念二个女儿所建。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元乡人(误记———笔者注)陈道叙有二女,长灵照适人,次善长出家居庵。道叙为捐钱一千缗建立此塔,高五丈余,层檐七级(误记———笔者注),一座六角,一座四角。石工精巧。”又载“辑瑞庵在县南四十里王家都,元建(误记———笔者注)。乡人陈道叙为次女尼善长施田于庵。安抚使谢图南匾名。买榔二塔在辑瑞庵前左右深田中。”

  美榔双塔(原称买榔二塔)中传称右方六面的大塔为姐塔,左方四面的小塔为妹塔,都是用火山石砌筑的仿木结构,空筒楼阁式塔,姐塔坐东南向西北,妹塔坐东向西。姐塔基前有月台,西北筑阶梯,设石柱围栏。塔身设廊,塔壁六面均有文官武将雕像,每层门龛内却空无雕像。

  妹塔塔基为须弥座,四角有力士作托举状,塔壁上雕饰众多佛教造像及装饰图案,塔身每层塔心室内都供奉着佛祖像。四蟠龙石柱分立四角,一二层设廊。塔刹为仰莲座,上承七层相轮和刹顶宝珠。姐塔的屋檐数是五,则塔的层数就是五层,妹塔的屋檐数是七,所以妹塔为七层。双塔相距20米,分别屹立在两个水池中,两塔除正面通行的台阶外,塔的底部均浸于水池(在南宋为水田)中。

  水池的水是由北方约十多米处的涌泉流来的,两个水池由一条小水渠连起来,两塔之间还有一座小石桥跨过水渠通行。


 


 

 

  谜团一:

  陈道叙是“元乡人”还是南宋人

  美榔双塔建于1253年前的南宋时期。建塔时间从陈道叙塔(墓)的墓志铭及姐塔塔壁上官员浮雕像的服饰可考。

  在明《正德琼台志》的记载中,称陈道叙为“元乡人”,“辑瑞庵在县南四十里王家都,元建”,根据文中意思,美榔双塔也是“元建”的。这些笔者不敢苟同。因为2000年出土的陈道叙夫妻合葬墓中享堂内两块石质墓志一是“辑瑞庵明台居士墓”、一是“承颖川善人周氏墓”(周氏是陈道叙七公之继妻)对陈道叙夫妇的生卒时间有明确记载。据考察,明台居士陈七公,名瑞原,字道叙,生于1181年,1200年入辑瑞庵诵经,时年19岁,卒于1253年,享年72岁。是灵照善长之父。周氏生于1180年,是道叙之继室,1241年入庵诵经,时年61岁,卒1259年,即南宋理宗开庆元年,享年79岁。1260年,二人合葬于南轩村北锦游山坡。也就是说陈道叙的生卒时间是1181-1253年,其妻子周氏生卒时间为1180-1259年,都处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他去世18年、其妻子去世12年后元朝于公元1271年才建立。这两块出土的石质墓志所记载时间是绝对准确的,那么,陈道叙就应该是南宋人而非“元乡人”。而陈道叙为念二女“捐钱一千缗建立此塔”,当然是他生前所为,那么,美榔双塔就应该是在公元1253年前南宋时期建成的,不可能是在他仙逝近二十年后捐钱建塔。

  姐塔正面中间壁上的浮雕像是带冠坐像,所戴的长翅官帽是宋朝直至南宋所特有的。此种官帽两边铁翅各伸出一尺多长(后来流行越來越长),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而发明的。这种官帽在其他朝代是没有的,元朝官员所戴的官帽是半球形的。况且如果在元朝建塔公开使用南宋官员雕像作为壁饰是犯忌,要被杀头的。所以,这也是美榔双塔建于南宋的一个确凿证据。

  海南

  古塔

  美榔双塔探秘①

 

  谜团二:

  辑瑞庵与仙寿庵是否为同一庵

  辑瑞庵建于1200年前的南宋时期,从陈道叙塔(墓)的墓志铭及三块重修仙寿庵碑文可考。

  上述记载中还有陈道叙“1200年入辑瑞庵诵经,时年19岁”、其妻子“1241年入庵诵经,时年61岁”,也就是说,辑瑞庵在1200年前的南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此庵并非明朝《正德琼台志》中记载的“元建”。再者,在美榔双塔附近发现的清乾隆二十七年《重修仙寿庵碑》,清嘉庆二年《重建仙寿庵》碑记和同治十三年《重增修仙寿庵碑铭》记述仙寿庵名的来由———“由陈女登仙而名”、“庵始建于宋代”、“第肇赵宋”、“仙寿由陈女登仙而名,名其庵、名其两塔”。这里的意思是说,由于陈女登仙后,辑瑞庵便更名为仙寿庵。

  有人认为辑瑞庵与仙寿庵是两个不同的庵,笔者认为其实是同一个庵,只不过是在重修时挪动了位置,并将“辑瑞庵”改名为“仙寿庵”而已。从上述三块碑记上已有记录可考,善长出家居辑瑞庵,陈女登仙后,庵“由陈女登仙而名”,“名其庵”即将善长生前修行的庵改名为“仙寿庵”。况且,按照传统习俗,在相距几十米的范围内,是不可能修建两座不同的庵的。至于建庵年代,碑铭明确说明“庵始建于宋代”。

  笔者曾查阅光绪年版《澄迈县志》卷二中对美榔双塔的记载:“美榔二塔,在那舍都,一座六角,一座四角,石工精巧”,其中并无时间记载。说明记载此事时已是时过境迁,拿捏不准无法写清。《正德琼台志》中所记载的“辑瑞庵在县南四十里王家都,元建”及“元乡人陈道叙”,也是起码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的明朝才记载的,“元建”、“元乡人”与上述陈道叙所处的南宋时代不符,可判定为误记。

  谜团三:

  空穴来风与天阙生水的传说秘密

  美榔双塔属于什么塔?从建制上来甄别,北边的妹塔七层四面,属菩萨塔;南面的姐塔五层六面,属阿罗汉塔,也叫声闻塔。从两塔所处位置上来看,双塔在辑瑞庵门前水池里,分列左右。

  从建筑上来看,双塔具有明显的宋代特色,与中国传统艺术融为一体。从塔上的塑像来看,所塑的塑像有两大特征:第一,姐塔即声闻塔,以宋代文官武将的塑像作为护法像;第二,妹塔即菩萨塔,所塑佛像持有金刚杵等密宗法器,表密宗佛法法相。据此推断,美榔双塔肯定跟当时南宋皇室有关,也跟佛教密宗传承有关。据美榔村老人说,原先在美榔双塔的西边约30米两塔坐向交汇处曾见过一间小屋,门楣上写着“太监房”。太监只能伺候皇室人员。这也是美榔双塔跟当时南宋皇室有关的佐证。

  妹塔是七层佛塔,有七级浮屠之意,奉七级菩萨色身舍利。双塔层数总数为十二,表具足时。两者与中国传统文化历法中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六十花甲相对应,表空间和时间的圆满。双塔建造奇妙之处还有方向和层数皆合十一,即姐塔的六方合五层,妹塔的四方合七层,都分别含有三阳三阴的太极之数。这里的表法和意义非常奥妙。

  仔细观察姐塔第一层有一边柱凿有一个孔洞,气力大的人用手掩住孔的一端,从另一端吹气,发声如螺号,方圆几里可闻其声。这个小孔叫做“风孔”。

  而妹塔塔身基座北边的上盖石板上有一个稍微凹下去的小“水池”。这个水池能接纳天水(指雨水或露水)。更神奇的是这个小水池水满之后便沿着水沟的方向流向塔内,在塔基北边上盖石板上的小水池与离妹塔北方几十米的自然泉水池相对应,两者水流方向也相对应,均是向塔而流。而且塔北方的泉水流经双塔后还可灌溉几十亩田地。不管天多旱,泉水从不枯竭!这是美榔双塔中关于空穴来风及天阙生水的传说,传说中之秘密,系风生水起,表风水宝塔。

 本版图片由哲断、陈明卿摄

 

相关链接:

海南民间绝艺:土法佳酿 香溢古宅
[原创] 黎族文化:神秘槟榔谷 [组图]
黎族辟邪文化之二:黎族辟邪恶文化产生之原因
黎族辟邪文化之一:黎族辟邪文化概念
《黎族织锦研究》: 不可绕过的文化遗产
蒋定之:海南支持农垦跻身全球橡胶业领军地位

 

(编辑:韩静)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