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海南:难忘当年赴港潮 人人爱港货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许春媚 时间:2012-09-25 11:53:00 星期二

  

  1980年代王曙鸿(左一)因公赴港考察在香港街头留影。王曙鸿提供

 

   民间商人

  赴港开公司赚外汇

  当时在香港,不但有许多像南珠公司一样性质的由内地各省市赴港成立的官办公司,还有许多心思活泛的海南商人也看到了商机,纷纷到香港开公司。

  “香港的公司可以享受到好多优惠政策,又与国际接轨,所以当时一些有亲戚朋友在香港而又有能力的海南人,纷纷选择到香港注册公司。”1950年代出生的王曙鸿是新加坡归侨,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她1980年代曾多次赴港考察,亲眼见证了当时赴港热,“70年代上山下乡,80年代赴港经商,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已过花甲之年的文昌人云先生,现已是香港居民,他也是当年赴港开办公司的商人之一。“一个没有贸易障碍的免税港,政府在经济方面干预很少,金融与银行业限制很少,薪酬与价格干预很少,产权观念牢固,维持低程度的规管,非常规市场活动很少,一个积极不干预的自由市场。”吕先生借用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价香港的一句话为海南日报记者介绍了香港的经商环境。当年,吕先生到香港主要经营服装业,“只用了短短的一段时间,我就赚到了一笔钱,3万港币。虽然这在当时的香港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这对我来说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在海南根本无法想像,当时我就给家里寄回去了一些,把家里的祖屋给翻修了。”

  香港海南商会会长张学修说,改革开放初期,香港是内地接触世界的唯一窗口,国内所有的进出口货物都要经过香港,日益频繁的商贸活动,带动了海南的发展,为当时的海南赚取了外汇,也进口了许多建设发展必需的货物。”

  韩冰笑着说:“当时,香港有一句流行话是这么说的,我们的表叔无限多,过去表叔来干革命,现在表叔来赚钱。”

  赴港探亲定居潮

  当时不仅商人热衷前往香港,海南的普通老百姓也对香港情有独钟。

  韩冰还记得,1983年他第一次去香港时,在香港的海南籍乡亲还不到10万人,到了1988年建省的时候,包括新生代和申请定居的,在港海南人已达15万。韩冰说:“由于海南的华侨多,国家对海南的政策较为宽松,当时申请定居的指标一个月有160个。”

  不仅许多海南人申请去香港定居,当时还有许多海南人申请去香港探亲。但是,申请赴港的手续相当严苛和繁琐。香港海南同乡会会长陈闪还记得,当年为了给家里的亲戚办一个港澳通行证,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办下来。

  “在探望多年不见的亲人之余,打打零工赚些港币回来也是申请到香港的一个目的,因为港币比较值钱。”1980年代曾多次申请赴港探亲的王女士笑着道出了当年热衷赴港的原因。

  1980年代还是个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用港币换来的兑换券,可以到特殊的地点,如友谊商店,购买当时人民币无法购买的紧缺商品。王女士对那个时期的情况记得非常清楚,她告诉记者,当时100港币可以换到30多块钱的兑换券,它可以买到很多人民币买不到的东西,如555和万宝路等进口的香烟、冰箱、录音机和食品等,此外用外汇券买一些紧俏的家电产品,还可以打8折左右,便宜很多。“但是那也是限指标的,要有门路才能买得到。”王女士说。

  

(编辑:韩静)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