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海南省儋州市番打小学教师王金花送学生回家。海南日报通讯员 柯人俊 摄
“小小渡船,小小渡船,渡船就像一个摇篮。日出时摇来满河的童话,日落时摇走彩色的梦幻。啊,老师,亲爱的老师,你就像那山村的渡船,把文明渡往山民的心田,摇啊摇啊,摇啊……”
这首歌,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教师王金花不会唱。但11月9日早晨7时20分,她又准时在松涛水库上游等着孩子们,然后划着铁皮船把他们送到学校。
番打小学位于兰洋镇番打村与番雅村交界处,离学校500米处是松涛水库库区,每年5月到12月,水库水位上涨,会淹没学生的上学路。为了不让他们旷课,王金花借用农户的小船,一一接送孩子们到学校。
33年来,王金花已经不记得自己“渡”过多少山区孩子到彼岸。
“凤凰”飞回大山
番雅村、番打村,一个苗村,一个黎村,杂居着客家人。多少年来,这两个村子一直被“锁”在深山中。通往这里的公路,直到2008年才建成。
1963年,王金花出生于番雅村。1976年,成绩优秀的她成为村里第一个高中生。当时,村里人都说她,“凤凰要飞出大山了!”但是,高中毕业的她出人意料地回到了家乡,成为番打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也是这个学校学历最高的教师。
所谓学校,在当时只是一座茅草屋,几十张缺角的桌椅,连操场也没有。直到现在,学校的“铃声”还是来自于一块锈迹斑斑的废铁块。王金花来这个地方教书,而且不是正式老师,村里人对她感到不解。
王金花,也同样挣扎过,因为“面子”。最后,还是“里子”竞争过了“面子”。“里子”,就是王金花一直的梦想:让村里的孩子们不要一直与“鸟兽为伍”。
穷惯了的山里人,并不懂得教育的重要。“乡亲们送孩子上学的意识都很差,我们这里很多黎族、苗族的孩子都十岁了,还不去上学。”王金花说,她希望能够改变村里人的教育意识。
于是,这只“凤凰”飞回了大山。
1979年9月,第一个学期上课,王金花却没有待在学校。她正在一个村寨一个村寨地走访,去找家长“要”学生。“出了黎家进苗家,与乡亲们拉家常,讲道理,动员他们送孩子上学。”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过去是因为穷,现在是因为‘富’。这两年村里橡胶开割,收入变好了,很多人觉得读书不如割胶。”王金花有点生气地说:“难道橡胶可以吃一辈子?”
去年秋季,开学已7天,三年级学生赵志华仍不见回校。王金花就赶到番打村苗村二队去家访。“起初,家长对我的到来很冷淡。我不灰心,又一连跑了两次。”最后,赵志华的父母被王金花“骂”通了,将儿子送回到了学校。
“从教30多年,我教的孩子没有一个中途辍学。”总结过去,王金花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