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集说》 海报集团记者 张茂 摄
《礼记集说》陈澔版本流传甚广
《礼记》由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宗师孔子与其弟子所作,主要记载和论述了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和修身做人的准则等,以孔子与弟子问答的形式,内容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
汉唐至明清,注解《礼记》的版本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宋卫湜所撰的《礼记集说》,内容“编采群言”,卷轶浩繁,共160卷。南宋嘉熙四年(1240)新定郡斋刻本,现仅存70卷残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列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之中。
元朝陈澔所撰的《礼记集说》共十卷49篇,成于元至治壬戌年(1322),迄今将近700年。虽与卫湜所作同名,然而风格迥异,正如序中所言:“不废汉唐注疏,兼采宋儒义理之说……承诸子而有所取舍,欲以坦明之说,使初学读之即了其意”,就是以简明浅近为要,虽汇集前人诸说,但加以取舍,并按己意,融入了诸子学说。
据相关记载,陈澔原生于江西都昌县北炎马坡村,其祖父陈炳于宋淳佑四年(1224)考取进士,主事《礼记》研究;其父陈大猷于宋开庆元年(1259)考取进士,任从政郎,后改任黄州军判官,晚年创办都昌“东斋书院”,著有《尚书集传》、《诗经集说》等,尤其对《礼记》研究有独到之处。祖父两代均研习《礼记》,这对陈澔一生的研究影响深远。
在明清两朝,陈澔版本的《礼记集说》曾作为书院、私塾的御定教材,是科举考试的必备书目,因此,传刻版本颇多。宋静敏的收藏有两套版本:一套是印刻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扉页记有“凤鸣礼记,金闾濂溪阁梓行”等字样,共十卷四十九篇,刻字规整,纸页完好;另一套便是经明宣德帝批注过的版本,共十卷四十九篇,但已遗失三卷,残存的七卷看起来年代甚为久远,上有“张玺”“石屋缄藏”等印章。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