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陶马 图/王凯
在海南省博物馆四号展厅里,你可以“看”到鸡在引吭高歌,马在振鬃嘶鸣……寂静的展厅因为它们的存在,让我们似乎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陶瓷不能说话,但它们用这样凝固的声音告诉我们一个生动悦耳的古代世界,增添了一份现代与古代、人与自然的交流和互动。
在国家文物局调拨海南省博物馆入藏的1200多件陶瓷文物中,有许多刻画了古代的动物形象,它们有的栩栩如生、有的稚拙可爱、有的夸张写意、有的简洁质朴……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动物的体态和它们在古人心目中的样子。
黄绿釉陶马和绿釉牵马俑 图/王凯
高冠天鸡唱吉祥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是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对鸡的描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蓄养家鸡的国家之一,鸡自古至今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家禽。这种密切的联系,也体现在古代陶瓷器当中。在4号展厅中央陈列的几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里,就有一件与鸡有关——东晋青釉鸡首壶。
这件壶,圆腹、平底、细颈,整体造型圆润,在壶的肩部中间位置有一对系,可以拴上绳索系挂,一侧有曲柄,连接壶口和壶肩,另一侧的壶嘴,也称为“流”,作鸡首形状,这也正是鸡首壶得名的由来。
正是这个鸡首,为庄重古朴的壶注入了灵动别致的气息。鸡首本身的刻画也十分精致,鸡首上昂,鸡冠高耸,一对骨碌碌的眼睛十分有神,似乎在引颈高歌,又名“天鸡壶”。鸡口突出作圆孔状,与壶内相通,壶内的水从此倒出,在观赏性之中融入了实用性,并与另一侧的把手高低呼应,整体造型既生动又和谐。
“可以看到,鸡首壶和之前汉代、西晋几件瓷壶的造型可谓一脉相承。但因为鸡首的加入,增加了观赏的成分,开始了从完全的实用器到观赏器的转变。”海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章佩岚告诉记者,鸡首壶的初期造型,以西
晋鸡首壶为典型,其鸡首纯粹是装饰性的,鸡嘴没有孔,不能用于倒水;东晋鸡首壶上的鸡首发展成为“流”,还出现了弧形柄,既美观又实用;南北朝时期的鸡首壶,造型更加修长秀丽,鸡首更高,部分壶柄作龙首状,观赏性进一步增强。
正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不断融合发展,推动中国陶瓷文明走向巅峰。
“所以说,鸡首壶是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瓷器,对了解我国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章佩岚说,鸡首壶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也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大批中原居民纷纷南下躲避战乱,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南方制瓷技术的提高,与北方制瓷工艺相互影响和促进,形成了一个瓷器大发展的时期。鸡首壶以青瓷最多,这也是当时南方最主要的瓷器种类。省博物馆入藏的这件鸡首壶,釉色深沉,匀净圆润,体现了非常高的制瓷水平,正是鸡首壶的典型代表。
那也是一个个体命运多舛的时代。蓬勃发展的制瓷工艺使更多样的造型和装饰成为可能,于是人们就将动物的形象装饰在瓷器上,常见的还有虎、龙、猪、羊等等,意在求吉辟邪,表达对命运的祈祷和生活的期望。
“鸡”与“吉”谐音,以鸡为装饰,寓意吉祥太平,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停息战乱、恢复安定的一种梦想;鸡作为家禽,也是财富的一种象征,两晋的墓葬中曾大量出土过陪葬的陶瓷鸡和鸡舍。鸡首壶的出现和流行,正是当时人们对生活安宁、经济繁荣无比渴望的真实表达。
东晋青釉鸡嘴壶 图/王凯
骏马奔腾显精神
在4号展厅里,有一种动物形象是最多的,这就是马。许多时代,都有陶瓷的马,充分反映出这种古代最主要的畜力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更有趣的是,不同时代的陶瓷马,造型和风格大异其趣,但无一例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不同的马的形象,来自不同时代赋予的精神风貌。”章佩岚说。
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代陶马,膘肥体壮、长颈细头,无鞍无辔,作转首嘶鸣状,器型也是所有陶瓷马中最大的。“这是十分典型的唐代陶瓷马的造型,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蓬蓬勃勃、潇洒肆意的精神特质。”章佩岚说,唐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巅峰,疆域广阔、国力强大、社会开放、思想自由,在许多方面都诞生了灿烂的文化成果,陶瓷文化也达到了很
高的水平。这件陶马与省博物馆另一件镇馆之宝“唐三彩马”一样,都蕴涵了那个时代的自信、富足、自由的社会风貌。
章佩岚还注意到,唐陶瓷马多为“高头大马”,其体格与中国古代常用的蒙古马并不相同。她猜测,唐代疆域广至西域,那里自古出产良马,也许这些陶瓷马就是古代“汗血宝马”的写照。
再看北朝、元等时期的马又不一样。这时的陶瓷马,个头要小了许多,但是鞍辔齐全,马首向前高昂,鬃毛飞扬,神情专注,从精心梳理的马鬃和马尾来看,得到人们精心的照料和管理,显然是战马或军马。其中一件北齐陶马上,还坐着一位全副武装的骑兵,表现出一股强悍的气息。
章佩岚认为,北朝、元朝等时代,是战争频繁、民族融合的时代。从骑兵的面貌来看,很可能是来自游牧民族。他们正是骑着这些战马征服了中原,精良的马是这些征服者最大的优势和最重要的征服工具。这些陶瓷马身上也就融入了游牧民族的强悍勇猛的气质。
随着游牧民族的南下,他们也为中原地区带来了许多马匹,马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展厅中陈列的元代陶瓷马,已经不仅限于单独的马俑或战马,还出现了拉车的陶瓷马。
一件明代绿釉瓷马,也许是展厅中所有马中最可爱的。它个头不大、身上配着漂亮的马鞍,侧着头,一双略显夸张的大眼睛露出可爱的神态。旁边还有一位衣着精美的牵马人。
“不同的造型反映了不同的用途,这明显不是战马了。”章佩岚说,明代由于疆域的缩小和火器在战争中广泛运用,一方面战马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北方的马获得更困难,社会上多是南方出产的更矮小的马,作为战马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更多成为人们出行、运输的工具。这件瓷马,显然就是某位富人或贵族的“座驾”,正准备随着主人出游,闲适地漫步欣赏风景。因此,它体现出的精神风貌自然与前面的马截然不同了。(记者彭青林)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