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的中山路15号,1930年代为海口总商会会址。
海口骑楼老街曾经凝结着海峡北边内陆文化的厚重血脉,又受着南洋文化的熏陶,连接了文化的世代更迭,又横跨了文化的地域板块。在动荡的20世纪,海口骑楼老街见证了时代特有的交汇和挤压、特有的爆发和沉寂,以及非同寻常的欣悦与悲凉———
每到下午,海口市中山路的老居民吴青云总会背着双手,溜达到街上,眯着眼地望着这条海口著名的老街。
“这一排以前都是酒店居多,还有药房和咖啡厅,”吴青云指着临近长堤路的一排骑楼回忆道,“那时候这一边都还是海水,从外地来的客人一下船就能上酒店。”
这位满嘴只剩下一颗门牙、连眉毛都已花白的老先生已经记不清自己的年龄。但旧时这一带的繁华,却依然历历在目。
酒店业、餐饮业、百货业、土特产代理业……因为有着港口城市的优势,旧时海口与内地的往来贸易频繁,各行各业十分发达。
而在当时,从秀英路到长堤路、水巷口一带有六七个码头,数量庞大的货物从这里被运往城中。占据着地理优势,临近的水巷口、中山路、博爱路一带也因此成为海口当时的商业中心。
(编辑:王艺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