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拟将高危行业的渔民纳入工伤保险范畴,渔民工伤治疗不封顶报销,死亡有赔偿还有抚恤金养老养小,然而政策动议一年多,迟迟未落地———
工伤险何时为渔民套上“救生圈”
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在营救抱着泡沫漂浮在海上的遇险渔民。 通讯员 刘寸金摄
一艘遇险渔船被拖带返回八所港。 本报记者 宋国强 通讯员 李雄波 摄
海南有数十万海洋渔业从业人员以及海上民兵,这是高风险职业,我省海洋渔业近年平均每年约有2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我省开始酝酿一项具有突破性的社会保险改革,拟将他们全部纳入海南经济特区工伤保险范围。
一旦落地,渔民工伤治疗费用将可全报销,工亡除了赔偿,工伤保险基金还将替工亡人员赡养父母送终,抚养幼儿至成人。
然而,是改革,就存在难度。政策动议已有年余,省里有关部门多次调研,相关草案历经7次修改,至今尚未落地,难在哪?
“人一旦失去孩子,这痛也就到头了。这种痛是融进血液里的,所有语言都无法安慰。”这是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痛彻心肺的话。
临高调楼镇龙楼村50多岁的谢兰珍很不幸,她在同一天内,同时失去两个儿子。
丈夫去世早,她含辛茹苦养大两个儿子。一个29岁,一个32岁,双双在2010年11月2日发生在文昌七州渔场附近的海难中殒命,当时船上14个人仅一个人逃生。
谢兰珍的两个儿子都没能回来。这残酷事实,如晴天霹雳,将一个开朗热情能干的母亲,打击成了一个目光呆滞的“木头人”。在谢兰珍家,记者看到这位母亲长久地蹲在地上,一言不发,只是机械地一遍遍抹去脸上的泪水。
失去两个儿子,谢兰珍仅拿到7万元赔偿。一个儿子没成家,另一个儿子丢下8岁和6岁的两个幼儿。儿子死了,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断了,谢兰珍和儿媳一家四口只能靠给人织渔网和低保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这个家怎么熬呀,谁能帮帮他们。”龙楼村一位老村干部叹息道。
“如果这个家有工伤保险,那情况就大不同了呀。”退休的省社保局工伤生育保险处副处长王晓娜说。
为什么要将渔民纳入工伤保险?
渔民一旦遭遇事故
往往就是家破人亡
将海南渔民纳入工伤保险的念头,源自王晓娜2012年赴京参加一次全国性工伤保险会议所看到的一份材料。
“那份材料显示,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的平均风险是二类风险单位为主体,占59%。我回来后查了海南的情况,发现海南工伤保险是以低风险单位为主,一类风险单位(低风险)占64.4%。”王晓娜说,与此对应的是,海南工伤保险基金逾7亿元的滚存结余。
据省社保局数字,截至2013年底,海南省工伤保险基金历年滚存结余已达7亿多元,省本级工伤保险基金仅去年就结余5000万元,累计滚存结余达3亿多元。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