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从1840年到2015年——海口昔日地标性建筑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邵长春 时间:2015-05-18 15:34:07 星期一

  海南第一楼——海口市五公祠  李幸璜 摄

  日军侵琼初期拍下的明昌塔  陈耿 翻拍

    风云1840—1911:

  秀英炮台和五公祠

  海口城市的重大变化出现在近代以后,清咸丰年间据《天津条约》,海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南洋群岛和大陆对外交通的港口。光绪二年(1876年)4月琼海关的设立,标志着海南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自此侨民日增,商贾云集,西方传教士也活跃起来,海口日渐繁盛。

  另一重大变化是华侨的大量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南华侨出洋是个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清光绪二年至二十四年(1876年—1898年),从海南漂洋过海去东南亚等地谋生者就达24万余人,这些华侨在异乡打拼,勤俭持家,寄款支持家乡建设,日后大批在南洋谋生的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建设,深刻地影响了海口的城市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的新技术、新形式等经南洋传入海南,有着鲜明南洋殖民风格的骑楼遂逐渐成为海口城市建筑新符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博爱路修建的四牌楼,一般被认为是海南最早的骑楼建筑,后来这一带发展出了蔚为壮观的骑楼老街,至今还是海口人的骄傲。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内外危机,在海南也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西方列强的蚕食,特别是19世纪末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海南岛的战略意义得到重视。

  “誓把妖氛扫佛郎(注:佛郎,法兰西音译),伏波老去鬓添霜。平洲潮落苍烟迥,合浦珠沉碧月凉。匣剑长鸣充酒胆,枕戈高卧扩诗肠。何时得奏金铙曲?一箭天山殪白狼!”湘军名将彭玉麟于中法战争期间,督师广东、巡防海南岛时所写的这首《海南军次秋兴》中可见当时复杂的局势。

  清光绪帝在谕旨中也特别提到:“琼州孤悬海外,备御空虚,共可为虑”。当时清政府除了继续强化海口对外口岸作用外,还强化其军事据点,特别是在洋务运动推动下,海南岛开发被提上了日程。

  为了强化海口的门户,两广总督张之洞临琼视察海口形势后,下令建造秀英炮台。炮台建筑在离海岸约200米的小山丘上,有大小炮台五座,五门产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大炮卧于炮台,炮口朝北面向大海镇守着琼州海峡。

  作为海口地标性建筑中少有的军事设施,秀英炮台与天津大沽口炮台、上海吴淞炮台、广东虎门炮台并列为清末四大炮台,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也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历史风云。

  此段时期海口港的建设也是近代海口城市发展的关键,随着海口港的建设,海口商业与对外交流不断扩大,金融机构及基础设施也有发展,海口市内道路也有变化,很多街道小巷都铺上了石板路。

  复杂的时局,难免让人追慕先贤的风采;而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也需要一定的休闲娱乐场所,这时号称“海南第一楼”的五公祠,就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成为人们游玩的场所。

  五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的。之所以被称为海南第一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无论建筑规模,还是所奉祀的五公高风亮节的品德,在当时都堪称第一,五公祠也成了海口地标建筑中非常具有文化底蕴的范例。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