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 油画《归来》
“飘渺波涛四望中,春光晓色迥相同。云开若木天头白,水击扶桑日脚红。”明朝相臣丘濬曾作诗盛赞故乡海南,寥寥数笔尽道盎然生气,尽显画意诗情。
数百年后的今天,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们,怀抱画夹、油彩与激情,循着对海南的热切盼望和缤纷想象而来,在遇见那片深蓝之时豪情泼墨。
今年7月,是三沙设市三周年。7月7日上午,“共绘南海——中国油画名家海南写生展”在海口市博物馆启幕,展出了来自中央美院、天津美院、中国美院、四川美院等9个省市的20余名国内油画名家,于今年初来到海南参与观澜湖写生计划第八季时在海口、澄迈等地写生后历经半年创作的油画作品。
海南美术界 送给三沙的特殊礼物
作为海南文化领域“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代表性活动——观澜湖艺术写生计划自2012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季活动,先后共邀请近百名国内外知名画家、学者越海而来,与海南本土画家共同描绘、赏析、传播海南之美。
这些年来,参与第八季写生活动的画家、学者在这个特殊的平台上交流碰撞,已然产生了不少耀眼的火花。站在展厅中央放眼望去,即使先不看画,也总会有三两个画上的落款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参加第八季写生活动的,同样不乏蜚声四方的油画名家——73岁高龄的国家一级美术师潘正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油画名家谢源璜,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王占武等人,纷纷将自己在采风后创作的得意之作不远万里送回海南,在文化交流中营造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热烈氛围。
“这里陈设的44幅油画作品,尽管表现形式、画面内容、绘画手法各有千秋,但都指向同一个主题——南海。”海口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锐既是观澜湖艺术写生计划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他认为,作品展开展恰逢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设市将满三周年,可以看作是海南美术界送给三沙市的一份特殊礼物。
海南风光秀美,处处皆可入画,为什么选择海洋作为这一季写生的主题,策展人王锐有着自己的考量,“深邃莫测的海洋是创作海南题材文化艺术作品时绕不开的一项元素,亦可以为画家提供源源不断、无边无际的创作灵感。但是,当前描绘海洋的油画作品虽层出不穷,但各自为阵不具有整体性和震撼力,也无法形成完整的风格和体系,可以说是海南美术界多年来的一点遗憾。”海南画家们希望通过举办以海洋为主题的写生、创作、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把生活在这片南海之滨的人们特有的精气神诠释并张扬开来,吸引更多画家关注海洋、关注海南,丰富“海南画派”的创作内涵。
另外,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王锐等人也希望通过组织这次海洋主题写生活动,尽可能地推动画家群体融入到国家战略中去。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曾有箴言:“笔墨当随时代”,王锐也说:“画家生活在这个时代,其命运和作品就注定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应该以更广阔的艺术视野操纵手中的画笔,反映时代的精神和特征。”
梁峰 油画《静静的时光》
多元视角呈现海洋风貌
“你看,这幅画传递出来的情绪十分平稳,呈现的是一个艺术的世界而非物理的世界。”站在中国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宜明的作品《停靠在港湾里的渔船》前,海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李生琦正借着参展的机会给学生讲课,“可以看出,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非常讲究画面和用色,所以最终作品就像一杯茶一样,和谐而舒适。”
这幅获李生琦称赞的油画,是陈宜明以澄迈县桥头镇玉包港写生创作的。画面里没有一个渔民,只有十余艘休渔中的渔船静静地停靠在滩涂地上,普遍被漆出深深浅浅的红、黄、绿三色的船身在阴沉的天空和土地之间,却也不显得过分艳丽而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彰显了画家纯熟的绘画及用色技巧。
《停靠在港湾里的渔船》对面,还有一幅作品令许多观众驻足深思。中国美协会员、海口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李东东的作品《岗系列之十一》以蓝、灰、黑为画面的主色调,用中国山水画一般飘逸的笔法叙述了他对“岗”的印象。
“这幅画表现的是铺满岩石的海滩,还是放大的一块岩石,说不准、看不明。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有流动感的意象,难以言传。”但是,李生琦认为,绘画之所以区别于照片,就在于画家能通过设计、构图和创作,具象或不具象地表达自己所见所知的世界,从而与观众搭起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前来观展的海口市民刘喜对此画颇为喜爱,他评价,这幅画虽然用色低沉,但在五彩斑斓的展览中却自成一派成为一抹“亮色”。它体现出来的中国文人气息和国画传统韵味,给观众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也让海洋的艺术表现方式更为多元。
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马良曾与这些画家同赴玉包港,观其写生,“画家们或直扑主题,但见画板上惊涛拍岸、壮怀激烈;或以小见大,刻画渔船渔港细致入微;或感兴趣于当地渔民武士般的特有装束,悉心描绘;或另辟蹊径,背对大海画起海边的神庙……”他认为,尽管表现景物不同,艺术手法不一,但无一例外的是,画家们的笔触和南海的浪涛一样都极富动势,包含情感。
王琨 油画《小港湾之二》
海南发出了永远的邀请
面对同样的一片大海,之所以碰撞出如此斑斓的火花,与参展画家各自不同的生长经历、生活环境和艺术认知均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但王锐认为,生活环境的差异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一些北方画家极少接触海洋,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挑战,要在写生的短时间内与这片海洋从陌生到熟悉,培养起一种情感、一种关系。”王锐告诉记者,西安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崔国强就是第一次画海。这个长期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画家刚刚走到海边就仿佛燃起某种激情,面朝大海唱起了陕北民歌,那是因为他在远隔万里的海南找到了与故乡相似的广袤和辽阔。
在海边,没有海边写生经验的崔国强和许多北方画家一样,被太阳晒得近乎中暑、皮肤灼痛,可却激起了另一波高昂的兴致——原来海南的阳光也与别处不同,释放着火辣辣的热情!
“海南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加之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对画家而言很有吸引力。”已经退休多年的谢源璜是1987年来海南“闯海”的,在他看来,海南的每个海域、每艘渔船、每个渔民,都有值得追问的一个故事。在这几十年间,他以海洋乃至海南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为了不断获得新的灵感,他有时坐上渔船随渔民出海打渔,有时深入黎村苗寨与群众同吃同住。后来,干脆将小汽车换成越野车,想念哪里就开到哪里、画到哪里。
但是,为了让“距离产生美”,他曾在退休后移居异国十年之久,但在这漫长的旅居时光里,他渐渐失去了绘画的冲动,于是又果断放弃了美国绿卡回到海南。洒脱的他张口就说,“美国又干净又寂寞,没有归属感。但中国不一样,海南不一样,到处又乱又闹又快活!”
这次来海南写生的画家则普遍认为,海南被一道海峡划开了与内陆的距离,可也因此留下了中国渔民最原始的风貌。“他们制造出来的‘生活的痕迹’,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百姓的生存状态。”李生琦举例,那些被漆成红、黄、绿三色的渔船,虽然看起来有些俗气,但确是一个群体在某种生存状态下反映出的审美情趣,所以格外引人入胜。
“近两年,海南美术界已悄然改变了从前无组织、无规模、无计划的写生的局面,艺术交流氛围也日趋浓厚。”作为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王锐对各地画家发出热情邀约,希望他们来此深掘海洋之美、海南之魅,而他也相信,“每一次的写生只要能探讨一个主题,影响一位画家,海南的艺术氛围就会越来越浓厚。”
李生琦 油画《海浪》
王锐 油画《静静的海湾》
陈宜明 油画 山下的港湾
崔国强 油画《泊》
相关链接:
海南屯昌:油画写生大赛启动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