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妇女用纺纱轮成线织出的麻质衣服
古时黎族女子以石纺轮拈纱制衣
关于人类手工制衣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利用树皮来制作衣服,直至今天,海南昌江地区还有个别黎族群众沿用了这一古老的制衣技艺,用见血封喉树皮来手工制作树皮衣,这代表了人类早期衣服的雏形。从树皮简单制作到麻纤的精工细作,同样也经历了从石拍“打制”到石纺轮的“磨制”过程,这可以说是黎族先民制衣技术的一大变革。而石纺轮开始出现在纺织麻衣的时代,充当了这一重要的角色。
据有关考古资料介绍,古人使用的石纺轮一般利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加工,先把石头表面去皮,再磨成圆状,同时在两边打孔,两边钻洞由外大及内小,然后将孔洞中间的会接点穿通,一个石制纺轮终于完成。
海南省民族研究所原所长、黎族文化研究专家林开耀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黎锦专门研究工作。对于石纺轮,他说,工作石纺轮又称为“纺缚”(纺缚由纺轮和轮杆组成),这种纺织技术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产生这种技术,这种纺织工具,虽然很简单,但是它的工作原理很科学,使用也很方便,很值得人们加以利用。它的使用方法、造型等和我们现在的纺织生产车间的纺锭工作原理都是一致的,所以说,纺纱的主要工具,即现代纺织的工具纺锭,也就是古代的纺轮,纺缚是由纺轮和轮杆两个部分组成,其结构虽然简单,但是作用是很大的。当人们用力使纺轮转动的时候,纺轮自身的动力,使得一堆乱麻似的纤维牵伸拉细,纺轮旋转所产生的力量,使拈细的纤维加拈而成麻绳的花状。黎族人利用木棉花,在纺缚不断旋转的过程中,纤维牵伸拉细,轮盘转动,就会不断沿着与轮盘延轮杆的方向上下传递,纤维就不断地被牵伸加拈。当轮盘产生转动的力被消耗完的时候,轮盘便停止转动,这时候加拈过的纱缠绕在轮杆上,然后再次给轮盘旋加外力旋转,使它继续纺纱,不断地工作着。在过去“男耕女织”时代,黎族妇女在农闲的时候,广泛使用这种方法来纺纱织布,石纺轮的出现,自然会给原始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一科学原理,一直沿袭到今天。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