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俚语记录——挽救正在逐步消失的海口地区方言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徐珊珊 时间:2015-07-13 11:38:43 星期一

  

  海口骑楼老街模拟街景  陈德雄 摄

    和很多人放松、悠闲的退休生活方式不同,海口市民于琼月的退休生活显得有点“另类”,将休闲时间都放在搜集海口当地的方言俚语上——

  “有吃有使,那饲得大脚板”、“无忌无论发大运”、“雷虎(响)在前,雨大无来”、“救得蛇生,蛙又死”、“老人睡天规(天亮),小仔睡夜辉(晚上)”……近年来,海口地区的不少方言俚语,随着老一辈人的逐渐逝去和普通话的普及已经很少被提及,许多年轻人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

  “越来越多的老人离世后,很多方言俚语也跟着消失了。俚语把人们多年的生活、工作经验精辟形象地总结出来。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些俚语整理记录下来。”1年多前,64岁的海口退休职工于琼月决定动手记录,挽救正在逐步消失的海口地区方言。

  记录“妈妈讲的话”

  一个夏日的午后,坐在喧闹的茶坊中,身材瘦小、面容清隽的于琼月和记者谈起了自己所收集的海口方言俚语。说到精彩处,她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完全看不出她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

  年过六旬的于琼月高中毕业,是海口本地人,从小就喜欢听母亲“讲古”(讲故事),“母亲是不识字的家庭妇女,闲暇时很喜欢看琼剧、听故事。平时忙碌完家务,她喜欢给我们讲《真龙天子》、《牛过河会撒尿》等老故事,其中穿插了许多海口地区的方言俚语。”

  “小时候,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天昏地暗后,打雷一会儿才下雨。这时候,就会听见母亲讲‘雷虎(响)在前,雨大无来’。”于琼月说。

  “小时候,我经常听母亲说俚语,当时并不觉得特别。但是,随着年岁渐长,我越来越能感受到那些俚语中蕴含的文化韵味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于琼月说。

  比如,于琼月的母亲常常教育孩子,要“替人解难,不替人结刻(给人使绊子)”,表达了与人交往要友善的人生观;“公式的道理见现现,人的道理偏压偏。”,意为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别人都没有道理;“饲牛割草好过种花饲鸟,种花饲鸟,活大家界坏了了”,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旧时观念,意为养牛割草比种花养鸟好。种花养鸟这些业余爱好,多大的家业都会败坏掉;“做吃艰苦乞吃闲,乞吃艰苦无人知”,意为辛苦工作看起来辛苦,乞讨看起来很闲,但是乞讨所付出的艰苦很多人并不清楚。

  俚语是民间群众根据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总结出的一种语言。现在,很多年轻一辈已经不清楚这些海口俚语的意义。有时候,于琼月家里的年轻人听她随口说出的俚语,都感觉非常顺口新奇,但是并不清楚其中的具体含义。

  “由于俚语缺乏文字记录,随着母亲等老一辈人逐渐逝去,她们历年传承下的俚语也逐渐随之消失,我感觉非常可惜。”于琼月说。

  2014年春节,大年初一的下午,闲来无事的于琼月,决定开始动手记下那些萦绕在她脑海中的俚语,“我收集的方言俚语,绝大部分都是从母亲那里听说的,便将文稿的题目定为《妚母的去多话》(意为妈妈讲的那些话)。”她说。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