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桂和她的公仔
演出前,韩丹桂仔细摆弄戏中需要的公仔。
韩丹桂的外公和公公留下的脚本
韩丹桂保存的民间艺人证书
文记者 刘梦晓 通讯员 徐康
一本巴掌大小的证件,红色塑料亮面封皮上印着金黄色“文昌县民间艺人演出许可证”的字样,仅看外表,崭新锃亮,足可见主人对它的爱惜。翻开一看,方见得岁月侵蚀——泛黄的内页,字迹已有些许晕染,一行“有效日期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廿八日”交代了证书的年岁。证书的主人叫韩丹桂,是海南两个公仔戏班的班主。
主角、配角、丫鬟、家童……一场公仔戏里,韩丹桂一人能够饰演一半的角色。在公仔戏的世界里,韩丹桂是众多传承人中的一个,可在韩丹桂的世界里,公仔戏就是她的全部承诺与坚守。
一家四代与公仔戏结缘
公仔戏,是汉族传统戏剧类,同属木偶戏,它融文学、美术、音乐、戏剧于一体,是根植于民众之中的汉族民间艺术瑰宝。《海南岛志》记载:“戏剧之在海南,在元代出现手托木头班之演出。”
手托木头戏的表演形式被琼人吸收后,以海南方言、民歌、民间器乐曲演化,溶入唱腔,溶入琼人的思想和生活习俗,演绎历史故事和本地民间故事,使它成为有海南特色的艺术品种,海南民间另命其名为“公仔戏”,以示其与大陆各地的“木偶戏”有别。
在海南民间,公仔戏是群众喜欢的戏种之一,每逢村民家中有大事都有请戏的习俗。结婚、生产、满月……根据请戏人家不同的事情,戏班要安排相应的戏曲,这就要求艺人要善于观察事物,熟识民俗俚语,唱词口白生动通俗。
韩丹桂皮肤黝黑,从外表看,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可一开口说话,唱戏的腔韵就从声音中流露了出来:时而急、时而缓、时而夹杂着俗语,有板有眼,字正腔圆,仿佛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戏。
“要学戏,就先得是戏痴。”在韩丹桂的家族里,外公黄闻爱是一名“戏痴”。韩丹桂回忆,黄闻爱17岁时受附近村庄戏班的影响而沉迷于公仔戏,遂不顾家人反对拜师求学,学成之后用尽一生唱戏,直至90岁。在外公的熏陶下,韩丹桂也成了一名“戏痴”,高中毕业后,韩丹桂正式拜外公为师,取艺名叫“闻爱五”,学起了公仔戏,“外线、正线、内线、反线、古腔……公仔戏听着简单,实际上唱起来也很讲究。各种唱腔每天要不停地练,嗓子常常冒烟说不出话来。”
韩丹桂清晰地记得,1982年农历11月12日,她第一次上台演了《打虎》和《楚玉娥求宝》两出戏。“紧张,可又觉得有意思。”当台下笑声此起彼伏,掌声雷动时,韩丹桂就认定,公仔戏就是自己一生笃定的事业。
除了外公,韩丹桂的舅舅和儿子也是“戏痴”,细算下来,一家四代皆沉迷于公仔戏。
痴迷戏中34载
唱戏34年来,韩丹桂和公仔戏有太多讲不完的故事。
1984年,韩丹桂从铺前镇嫁到了海口大致坡。韩丹桂的这段姻缘,就是因戏而生——韩丹桂的公公郭远程也是一名公仔戏班主,与黄闻爱熟识,既为同行也就更多了一份惺惺相惜。之后两人牵线,将韩丹桂嫁给了郭远程的儿子郭泽伟。
嫁到了郭家后,韩丹桂就随着郭远程的戏团四处唱戏。仿佛是“南征北战”一般,远至昌江、三亚,只要有戏能唱,戏团都会如约而至。
在公仔戏中,一块幕布把观众和演员相隔而开。幕布之前即为台前,观众所能看到的,是木偶灵活的动作,所听到的,是演员的成熟多变的声音,紧张的情节、丰富的台词和纷繁的唱腔构成一出精彩公仔戏。如果不知情,定以为这是得一大帮人才能完成的活儿。如若幕布之后,就会发现韩丹桂一人前后能串演四五个角色,操纵木偶、边唱边跳,配合得天衣无缝,有时候一台戏下来,竟只是她的“独角戏”!
“这个本领大家都会,可是要真正唱好、做好,就要不断地去练习。对技能、体力都是很大的考验。”在韩丹桂的印象里,最艰难的日子莫过于二儿子郭仁长出生后的那段时光。
彼时,为了唱戏,韩丹桂带着5岁的儿子四处颠簸,在唱戏的时间空档里给儿子喂奶,在奔波的途中为儿子缝补旧衣。“演公仔戏太辛苦了。经常要唱一天,嗓子都唱哑了,有时风雨大,临时搭建的戏棚都觉得要倒塌了。”说起跟随母亲一起演出的日子,儿子郭仁长一脸苦笑。
但也正基于此,郭仁长对公仔戏的耳濡目染,造就长大后学戏的灵性,顺理成章地唱上了戏,后来上了艺校并考进省琼剧院,现在是一名琼剧演员。
而更令韩丹桂欣慰的是,原本对公仔戏并不“感冒”的丈夫郭泽伟在她的影响下,也学起了唱戏。“台词虽然简单,但仔细品味既有哲理,又有趣味。”一开始,郭泽伟看到韩丹桂过于辛苦,就时常到剧团给搭把手,没想到后来也爱上了唱戏,干脆就拜韩丹桂为师,学起了唱戏。
不悔人生唱传承
在韩丹桂的家里,七八个木箱垒放着,这是郭远程过世后留给韩丹桂的道具箱,里面装满了公仔以及头饰、衣服等道具。每次打开箱子,对韩丹桂来说都是一件颇具仪式感的事情,韩丹桂要先给逝者上香:“这些东西都是公公毕生的心血,我要用要先跟他老人家说明原因,这是我对他本人的尊敬,也是戏班的规矩。”
除了这些唱戏的道具,外公黄闻爱和公公郭远程还给韩丹桂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韩丹桂颇为珍爱的提包里,一本本发黄的小学生作业本,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这些都是他们留下来的公仔戏脚本。”韩丹桂说,有了这些脚本,传统的剧目戏团可以演,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戏曲进行改动,自由发挥。
近几年,韩丹桂也尝试着自己写戏本,除了《自由花》《财丁并进》等故事性较强的剧本外,她还贴合时代特色,写出了《八荣八耻》,通过公仔戏向群众传达主旋律。用她的话来说,万物都在前进,公仔戏也不能落后。
在自身谋求发展的同时,韩丹桂还不忘传技于他人。近二十年来,韩丹桂已教出了数十名徒弟。黄奕高今年46岁,已跟韩丹桂学了12本戏:“韩班主的操公(即操作公仔)漂亮,手脚灵活,更难得的是她愿意把很多老剧本传给我们,一些徒弟学成后独立开班了。”
可韩丹桂也有她的烦恼。如今,向她拜师学艺的多为年纪较大、对公仔戏接触较多的“老一辈”,年轻人对公仔戏所知甚少,更别说前来学习。对此,她虽感无力,每到一处演戏,却又殷切地盼望能够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对她来说,在台上唱的是戏,唱的也是她的无悔人生。
相关链接:
第三届“海南公仔戏”展演举行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