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以海口市的风光画印制的明信片。 记者 武威 翻拍
海南省博物馆展厅中复制的海口骑楼老街,还原了当年的街市图景。 记者陈德雄 摄
文本刊特约撰稿 蒙乐生
编者按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秦汉风云,唐宋风韵,明清风骨,民国风烟,滨海和滨江的小城海口,让人感悟深邃,感受深透,感慨不已。
梳理城市文脉,触摸海口历史,小城春秋,回肠荡气。只要触动海口历史的任何一条经线或者纬线,都会牵动中国历史的一个横断面。
海口设市,始于90年前的1926年12月,而且先后有过4次设市历程,琼山和海口,本是一家,却总分分合合。透过不多的史料记载,我们发现每一次的设置,都伴随着重大的历史事件,甚或是改朝换代式的时势变故。
清代光绪二年(1876年)设置琼海关,海口逐渐发展成海南岛最大的口岸与贸易中心,和国内外诸多港口都有商船往来,成为商贾云集的南国发达商埠。
民国以来,西风东渐,海运发达,海口港成了广东南部的重要商埠。商家集聚,人口增加,洋行、商厦、教堂、医院、学校相继兴建,沿海甸溪自城墙由今中山路迅速向西扩展到今得胜沙路一带,成为海口最繁荣地区,城外街区逐步成为海口商业文化中心。
1926
时局稍安 海口设市
时代进步,海口所城已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仅0.48平方公里弹丸之地的所城画地为牢,不但无法适应商业急剧发展的迫切需要,反而成了街区发展的一大障碍。显然,拆除所城,拓展街道,发展经济,已成为地域发展的当务之急。但是,民国期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从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琼崖道尹频繁更换,民不聊生。
以民国四年(1915年)来说,朱为潮接任琼崖道尹之前,半年间连换三任。民国五年,黄志桓任琼崖卫戍专员,时仅半年。龙济光署理广东督军,被驱逐后率部退居琼崖掠夺矿产。接着,徐世昌任命沈鸿英攻击龙济光部,海南岛备受战祸蹂躏,海口遭受严重洗劫。
民国十年(1920年),邓本殷任琼崖善后处处长。民国十二年(1923年),陈炯明被逐,邓本殷派黄志桓拉拢广东南路讨贼军总指挥申葆藩,乘势吞并琼崖、高雷、钦廉、罗阳,称“八属联军总指挥”,独霸岭南,占领海南岛,自号“琼崖护军使”,形成军阀割据局面。
为巩固海南“根据地”,民国十三年(1924年)二月,邓本殷拆掉城墙,拓宽街道,把原来的石板路扩建成通行汽车的街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四月,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执政,因无力南顾,只好顺水推舟,委任邓本殷为高雷、罗阳、钦廉、琼崖“八属善后督办”,任申葆藩、黄志桓为会办,将琼崖善后处和八属联军总指挥迁署海口饶园。
当年,海口所城之内,南北所内街包括北门街、四牌楼街和南门街,拓宽至11米多并铺设水泥路面,改名为博爱路。后来,向南北扩建,建成博爱南路和博爱北路。原来的东西所内街包括东门街和西门街,因地制宜,拓宽近10米,改称新民路,后分为新民东路的新民西路。城外东部,自东门至大兴东路,叫城脚路。西边原有胭脂园,故称胭脂园后街。折城之后,沿原城墙建成西面住宅,形成街道,名叫大东路,南段建成龙文坊路。
是年10月,广东省政府鉴于邓本殷在琼崖劣迹斑斑,便令李济深为第四军军长,以张发奎十二师英琪翔团为先头部队,讨伐邓本殷。民国十五年(1926),李济深的南征部队攻克雷州半岛,大军乘胜渡海,一举击溃盘踞琼崖6年之久的邓本殷,占领了琼州府城。
邓本殷逃离海口,李济深令三十四团团长许志锐驻防琼崖,任琼崖守备司令。尔后,广东省政府改设琼崖行政专员公署,任张难先为琼崖行政专员。同时,海口所从琼山县分出,成立海口市政厅,地址设在今新华南路5号,委任龙道孔为市政厅第一任厅长。市政厅下设秘书处、民政、财政和工务三个局,辖区分为三个警察区,全市人口45000多人。
建市之后,市政建设继续推进,市区扩大,内外连片,建成四通八达的街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政局渐安,华侨返乡,在中山路、长堤路、得胜沙等街道两侧,投资兴建富有异国情调的商住结合的南洋骑楼。到1927年,海口不仅建起了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新民路等街道,而且建成数百间南洋骑楼,成了滨城海口的特色建筑。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