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原鸡、白鹇、海南山鹧鸪 闻鸡起舞 舞出雉类新气象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周晓梦 时间:2017-02-06 15:39:50 星期一

  

  红原鸡 陈庆 摄

  白鹇 嘉道理中国保育和鹦哥岭保护区

  海南山鹧鸪(资料图片)

  文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嗨,你好!

  我们曾经见过,也许还未相互认识,但我想告诉你我的名字,和你讲讲我的故事——我们来自大自然,外形各异,所栖之处不一而足,山川河流是我们的家,沐雨乘风稀松平常;我们看过蹦出海平面的朝阳,也见过凌晨4点的城市;我们数过荒野的漫天星,也听过人群匆忙的脚步声;我们是树、是草、是花、是虫、是鸟、是兽……

  春去冬来,田林城乡,我们总是会与你不期而遇。

  从今年2月份起,海南日报海南周刊开设“季候月历”专栏,每个月定期向大家介绍自然界中应季的动植物物种,并邀请专家学者加入其中,以好奇之名,与动植物们相约。

  在这里,被描写物种或是生活中常见的,或是海南特有的,或是与节日氛围契合的,或是诗词歌赋里的,或是《哈利波特》中提到的,或是新发现的,或是你感兴趣的……所以,至于下个月会与自然界中的哪个小可爱见面,谁知道呢?

  原鸡——

  家鸡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祖先

  约1.1万年前,河北省徐水县。

  那只顶着红色鸡冠、羽毛斑驳的家鸡没有再啼叫,灌丛里寻不见它啄食的身影,它的主人发现它天黑也没有回窝。它消失了,被土壤掩埋,与岩石化为一体,成为化石。万年时光过去,现代研究者通过追踪化石中的基因组,发现这些基因也出现在超市中出售的鸡肉中,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北方地区是现代家鸡的一个重要的起源地和最早的驯化地。

  有学者指出,原鸡可能是家鸡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祖先。但其驯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

  作为家鸡的“远祖”,原鸡与家鸡相似,只是体型偏瘦而长,在云南、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都有分布。对于它们的“外形”,人们不会感到陌生,原鸡的雄鸟和雌鸟的“外形”有着明显的不同:雄鸟头具红色肉冠和肉垂,上体羽多红色,后颈和上背具有金红色矛状长羽,尾黑且泛着绿色金属光泽;雌鸟上体大都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呈棕色。

  资料显示,早期原鸡的栖息地与人类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向次生林演替的荒废空地,耕种后的稻谷、木薯、草籽、各种种子和水果等,为原鸡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它们喜欢在灌木丛中活动,而且一般是几只结为一群,很像一个“家族”,到处游荡。

  海南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以及中部的市县,都有原鸡分布的记录,霸王岭、吊罗山、鹦哥岭、尖峰岭等热带雨林区也是它们重要的栖息地。在海南多地,原鸡被称作“山鸡”,甚至有人声称自己有“山鸡”出售,肉味鲜美,但也有人说“现在已经没有正宗的啦”。

  海南无鸡不成宴。在过年时,一只只肥美的白切鸡更是必不可少的“年货”,小朋友们吃鸡翅,小酌两杯的长辈端着酒啃鸡爪。原鸡和家鸡的故事,在团圆的餐桌上以另一种方式传递。

  白鹇——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在雉类中,有一种“时尚”是与生俱来的,外形上天然能引人侧目。

  与原鸡相比,白鹇在这一方面算得上是“时尚达人”:它们眼裸出部分赤红,恰是最流行款的眼影;脚亦红色,鲜艳显眼;它们尾长,中央尾羽近纯白色,外侧尾羽具黑色波纹,从远处望去,就像披着白色长“斗蓬”,搭配着经典黑白色差的“底衣”;它们脖颈修长,体态挺拔,在林中疾走时,仿佛身边能刮起一阵风。

  但“时尚达人”往往是高冷而神秘的,白鹇也是如此。白鹇多在森林中活动,尤其是在植被发育较好的密林中,它们在白天一般隐匿不见,喜欢在晨昏活动。还不喜“张扬”,很少鸣叫。

  《中国雉类》中记载,白鹇“一般只在受惊时由报警的个体发出长而尖利的‘ji——’声,其他部分个体会随之发出同样尖利的报警声,随之快速向上坡位奔跑,有些个体会飞走逃跑。此后集群个体会通过轻微的‘gu-gu-gu’声进行联系,重新聚集在一起。”

  诗仙李白很喜爱白鹇,是“平生酷好,竟莫能致”,在《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中写下“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以诗作换白鹇。这种雉鸟历来受人喜爱,清朝把白鹇作为五品官员朝服补子的图案,寓以深意。现在,白鹇还被评选为广东省的省鸟。

  海南也有白鹇,属于白鹇海南亚种,而且是我国特有的白鹇海岛亚种。有资料显示,该亚种自1899年被英国科学家John Whitehead发现以来,除了形态特征以及只知道它们栖息于极潮湿的山林以外,人们对它的生活习性几乎一无所知。

  海南山鹧鸪——

  本岛三种特有鸟种之一

  与白鹇相似,海南山鹧鸪也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海南。

  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标本馆,存放有采自霸王岭、吊罗山等地的海南山鹧鸪标本。摆放着的标本躯体,已难再现海南山鹧鸪扇动羽翼的身姿,但仍可见其灰、白色体羽,体型小巧。

  更为确切地描述是,海南山鹧鸪的特征为头近黑、耳羽上方具白斑且上胸散布鲜橙红色。上体略灰,具黑色鳞状纹;腹部黄色,胸部略染灰色,两胁具白色条纹。它的前颈及颈侧基部,有淡橙红具黑斑;黑色眉纹上方散着白点,形成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后颈,隐约像是戴着一条项链。

  作为海南三种特有鸟种中第一个被确认的特有鸟种,海南山鹧鸪在白沙、昌江、东方、乐东、陵水、保亭和琼中等市县有发现记录。“只在海南有”,与海南柳莺、海南孔雀雉一样,海南山鹧鸪让一些全国各地的“鸟人”慕名而来。

  2016年12月24日,福建观鸟会的鸟友老蔡,在参加第四届海南东寨港观鸟节后,和大家一起到昌江、乐东、三亚等地观鸟,“我们在尖峰岭看到了山皇鸠、红头咬鹃、海南柳莺、栗颊噪鹛、黑领噪鹛、赤红山椒鸟、棕颈钩嘴鹛等等,但我始终没遇到海南山鹧鸪,‘鸟品’差了点。”

  由于受原始森林生境变化、乱捕滥猎等影响,海南山鹧鸪的数量并不多。有研究者估计,海南山鹧鸪野外总数在1万只左右,甚至会更少。“为了海南山鹧鸪,下回可以再来。”老蔡说。

 

 

 

相关链接:

海南原始森林都去哪儿了?
闻鸡起舞,请开始吧
第四届海南观鸟节东寨港举行 鹦哥岭队获得冠军

(编辑:余冰月)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